当邵阳市塘坪村的清晨被清脆的童声与悠扬的老歌交织唤醒,一场由高校力量主导的乡村美育实践正悄然改变着这座村落的文化肌理。作为湖南省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省级项目的重要组成,“心声”志愿者服务团队依托邵阳学院音乐专业的深厚积淀,以合唱艺术为桥梁,在这片土地上开展起持续的美育浸润行动——通过同步培育童声合唱团与老年合唱团,不仅为“一老一小”群体送去精神滋养,更在探索中打磨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文化振兴模式,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一老一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践行。

(图为走访调研/摄:曹凯祥)
精准调研定需求,美育种子扎深根
项目启动前,团队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研发现,塘坪村留守儿童艺术教育资源匮乏,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结合“乡村美育”政策导向,团队制定“童声团+老年团”双线推进方案: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基础乐理、合唱训练,融入红色经典歌曲传唱;面向老年人组织民歌整理、合唱排练,激活文化记忆。二次调研中,团队根据村民反馈优化课程设计,增设“代际合唱”环节,促进“一老一小”情感联结。
专业赋能强根基,文化活水润心田
筹备阶段,团队联合当地小学、村委会改造闲置教室为“美育教室”。童声团以《桐子花开》等曲目为主线,结合节奏游戏激发儿童兴趣;老年团则挖掘《在希望的田野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曲目,让熟悉的旋律唤醒岁月记忆。活动期间,团队组织“童声与银龄”专场汇报演出,百余名村民齐聚文化广场。《桐子花开》的童声清澈嘹亮,《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老年合唱悠扬婉转,而全体成员共演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村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村子有了新气象。”目前,团队已总结出“资源整合—在地孵化—代际共融”的美育下乡模式,相关经验获当地文旅部门认可,拟在周边村落推广。

(图为合唱团成员认真学习/摄:曹凯祥)
此次行动是芙蓉学子项目践行“文化振兴为魂、一老一小为本”的生动缩影,既提升了乡村群体的艺术获得感,也为破解乡村美育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实践样本。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专业高校+基层村社”合作机制,让美育之花在乡村振兴沃土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通讯员:伍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