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最新活动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深大学子青春助力“百千万工程”:智趣科学燃希望,科教帮扶筑未来
来源:     2025-8-4 16:38:00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践行“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理念,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智趣科学”智创实践队8名队员在本科生智趣科学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黄幸璐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开展暑期“百千万工程”暨“三下乡”活动,助力乡村科学教育的普及。本次活动聚焦乡村科学教育普及短板,由高校青年学子精心设计特色科学实践课程,通过生动实验教学,为当地儿童点燃科学梦想,推动优质科普教育资源下沉乡村,同时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发展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传播科学火种,点燃创新希望

7月14日至20日,“智趣科学”智创实践队在可塘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科学实践活动。针对五年级的小学生,实践队的大学生们精心设计了“杯中彩虹和彩虹雨”“点水成冰与滴水成山”等14节丰富有趣的科学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向孩子们科普了液体的密度、干冰的特性、静电与电路等科学知识,并指导他们动手制作简易灭火器,水果电池等。一位主讲老师介绍:我们每一节科学实践课程都是针对某些相关的科学知识,设计四到五个实验,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例如让学生利用密度的原理亲手制作“彩虹”,还有亲自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和制作柠檬电池等。


通过一周的课程,学生们对科学课的看法逐渐从麻烦枯燥转变为生动有趣。有学生表示:“在智趣科学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科学知识,动手做了很多好玩的实验,以后还想上科学课。”主讲老师们也深有感触:“一些原本对科学课不感兴趣的同学,在上完第一节课后就被深深吸引,每天都期待接下来的课程,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老师们表示,这种态度的转变正是科普教育最珍贵的价值——让科学不再是课本上晦涩的名词,而成为孩子们手中触手可及的奇妙世界。

 

创新教育模式,延伸科普维度

团队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将科学原理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在系统讲解“大气压强”概念时,主讲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老师们在课间时分现场演示了马德堡半球实验,并以此设计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拔河比赛。拔河比赛让“大气压强”这一抽象概念变得直观可感。创新的课外科普形式既有效活跃了校园氛围,又帮助学生在轻松互动中深化了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教学互动中,主讲老师们还在学习单中特别设计了“小天地”和“奇思妙想”版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畅想未来。翻开一份份学习单,“为什么色素滴到油里面会变成一颗颗水珠”“我长大以后想去深圳做老师”等充满童真却又富有深意的文字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着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有的同学在“小天地”里写下对科学的畅想,有的同学则认真记录实验现象,提出对实验的疑问,这些充满想象力和求知欲的“作品”,正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见证。每天课程结束后,老师们认真批阅每一份学习单,耐心解答每个孩子的疑问。这种课后延续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入了解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此外,实践队创新性地构建了“线下实验+线上巩固”的教学模式,为每节课程量身开发了配套H5课后闯关小游戏。以闯关形式巩固课堂知识,实现课堂内容与数字资源的有机融合。数据显示,课后闯关小游戏参与人数达到百分之九十。学生们纷纷表示:“玩小游戏复习到的科学知识变得更有趣了!也记得更牢了!”这一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科学教育新模式,在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的同时,依托数字化手段使乡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知识留存率得到显著提升。

调研教育现状 补齐实验短板

为更深入了解当地的科学教育情况,实践队的志愿者们还进行了课前调研、课后家访。在此过程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当地小学的科学课堂教学大多以理论为主,因缺乏专业的科学老师和实验器材而缺少实验环节,学生们也表示“科学课上从来没有做过实验”

针对这一现状,实践队在活动结束时向可塘中心小学捐赠了10套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趣科学材料包”。这些材料包含有多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和相应的说明书、实验闯关卡和科普能量卡,涵盖多个主题的科学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持续接触科学实验的实践平台和材料支持。

传承红色基因 砥砺初心使命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队专程前往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彭湃烈士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在红宫红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队员们通过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深入了解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创立过程。24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吴伊凡同学分享道:“站在红场这片革命热土上,看着当年苏维埃政府颁布的文件和农会旗帜,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坚定信念。特别是了解到彭湃同志在这里领导农民运动的事迹后,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初心使命。”

在彭湃故居“得趣书室”,实践队员们认真学习了彭湃同志当众烧毁田契、散尽家财投身革命的事迹。24级化学(卓越班)专业许泽曦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这些饱经沧桑的农具和字迹斑驳的革命手稿,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把这种‘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续写青春华章。”

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智趣科学”智创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乡村科普教育动能。通过开展系列趣味实验课程、捐赠科学材料包、设计数字互动游戏等创新形式,切实提升了乡村科学教育质量。团队成员以专业践行使命,用创新赋能教育,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未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将构建长效帮扶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为培养乡村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