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射阳湖镇,暑气渐浓,却挡不住青春志愿的热忱。近日,江苏大学“马院星火,籽籽童心”志愿服务团队和“薪火相传 匠心筑梦”团队走进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一场为期五天的”七彩假期”实践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以“点亮童心、赋能成长”为初衷,不仅带来了非遗扎染、VR 眼镜制作、榫卯结构鲁班锁讲解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更有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寄语,让为期五天的乡村之旅,成为连接高校与乡村、知识与童心的温暖纽带。

多方聚力启新程,共谱实践新篇章。 村书记、当地团委负责人与小学校长共同主导了开营仪式。村书记欢迎大学生为乡村注入活力,团委负责人表示将助力实践开展,校长期待活动丰富孩子暑期生活。大学生们也承诺,会发挥所长用心组织活动,助力孩子们成长。
 光影织就奇趣课堂,科技点亮童真视界。志愿者团队经过筛选确定课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魔法光学—揭秘VR技术”之旅。队员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当地孩子们科普 VR 技术,从其基本原理到在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孩子们对这个神奇的科技领域充满向往。讲解过后,便是令人期待的动手环节。志愿者为孩子们分发材料包,一对一耐心指导孩子们制作简易 VR 眼镜。孩子们全神贯注,相互协作,小心翼翼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当亲手制作的 VR 眼镜最终成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戴上,通过它探索虚拟世界,时而惊叹,时而欢笑,新奇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堂“魔法光学”课,不仅让射阳湖镇的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 VR 技术,在动手实践中直观理解了光学原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前沿科技探索的好奇种子。

蓝白相织绘非遗风采,手脑齐动传文化薪火。在非遗扎染课上,志愿者先是通过PPT进行生动的讲解,为孩子们科普扎染的历史渊源与工艺原理,从天然染料的提取到“捆扎”“浸染”等核心技法,将这项古老技艺的智慧娓娓道来。接着进入实践部分,孩子们人手一份材料包,有的将方巾折出对称的褶皱,用棉线仔细捆扎出星星、花朵的图案;有的在 T 恤领口处大胆尝试螺旋状绑法,期待浸染后绽放的神秘花纹;还有的为帽子设计独特的扎结造型,指尖的小动作里藏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当蓝白交织的成品在阳光下逐渐显形时,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亲手制作的扎染作品不仅成为独一无二的纪念品,更让他们在触摸与创作中,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灵动与厚重。

巧解鲁班传智慧,共探传统显魅力。开营仪式后,“薪火相承 匠心筑梦”团队在当地小学组织了鲁班锁活动。作为传统智力玩具,鲁班锁蕴含数学原理与空间思维知识。活动前,志愿者们备好材料,生动讲解其起源与历史以激发兴趣。随后分组指导孩子们拼装,耐心传授结构观察与拼装技巧。过程中,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在引导下渐入佳境,有的快速掌握技巧并主动助人,现场充满欢乐。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了思维与动手能力,感受传统魅力与合作乐趣;志愿者们则在活动中运用所学,提升了组织沟通能力,更体会到实践的深层意义。

此次江苏大学的“马院星火,籽籽童心”志愿服务团队和“薪火相传 匠心筑梦”团队在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开展的“七彩假期”活动,不仅以非遗扎染让孩子们触摸传统文化的肌理,更通过 VR 眼镜制作打开科技探索的窗口,借榫卯结构鲁班锁讲解叩响古人智慧的大门。领导的殷切寄语与全程关切,更让这场实践活动充满温度与力量。星火虽微,可聚燎原之势,这既是团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力量的实践,也是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搭建城乡科技交流桥梁的生动体现,而这份“籽籽相拥”的温暖与传承,终将在乡村的沃土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作者:蔡宇前 丁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