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鹭岛,骄阳似火,却比阳光更炽热的是青春奉献的激情。7月11日,厦门市新圩学校迎来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筑梦新圩”实践队——这支连续十一年奔赴乡村的志愿队伍,再次用专业与热情点燃为期一周的夏令营。志愿者们以趣味课堂、榜样引领与心灵对话,为乡村孩子搭起通往未来的桥梁,也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写下新的注脚。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厦门市新圩学校教师合照
思政课堂:嘉庚精神培根铸魂
“历史情景再现+榜样事迹叙事”的双维课堂,把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化为可触可感的精神图谱。当革命志士“竹签钉手仍坚贞不屈”的场景被艺术再现,孩子们热泪盈眶,齐声喊出“信仰是穿透黑暗的炬火”,嘉庚精神由此在新圩校园落地生根。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同学们上“嘉庚精神”专题课程
英语课堂:音标到拼读,步步生花
课堂上,老师细致讲解音标发音要点,结合口型示范与互动练习,帮助孩子们精准掌握发音规律。从单个音标到组合拼读,孩子们在模仿与纠错中不断进步,让抽象的音标变得生动可感。紧随音标学习之后,自然拼读练习同步展开。通过单词举例、规律总结和快速反应游戏,孩子们将发音规则与单词认读紧密结合,拼读速度与准确率双双提升,为英语自主阅读扫清障碍。

图为讲授“音标”的英语课堂
音乐课堂:童声里的家国情怀
在音乐课堂的动人旋律中,师生共同演绎合唱歌曲《天下》。钢琴伴奏的悠扬琴声与清澈童声交织,将这首融合中国风与现代流行元素的歌曲诠释得淋漓尽致。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指导演唱技巧,更通过解析歌词内涵,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的家国情怀。学生们不仅提升了音乐审美能力,更深刻领悟到:艺术从来不是高悬于殿堂的装饰,而是扎根于生活的精神印记---它可以是琴键上的一个音符,也可以是心底里的一行诗句。

图为实践队员和同学们排练班歌
心理课堂:接纳自己,拥抱世界
在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老师以轻松的游戏与真诚的分享开场,引导孩子们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掌握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课堂上,孩子们勇敢表达内心感受,在互动中明白“接纳自己、关爱自己”的重要性,为健康心理成长注入能量。

图为实践队员给同学们带来的心理课
感谢信:双向奔赴的温暖
在支教活动的最后一堂课上,一场特别的"心灵对话"温暖上演。支教老师们精心设计了"成长记忆盒"环节,引导同学们用文字记录下这六天来的点滴收获。孩子们伏案书写时专注的神情,让整个教室弥漫着温馨而感动的氛围。"老师,您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勇气"、"我会永远记得和您一起排练英语剧的下午"、"原来学习可以这么快乐"…这些质朴真挚的文字从孩子们笔尖流淌而出,字里行间都是成长的印记。一封封手写信被志愿者珍藏,成为他们未来讲台上的“能量补给站”。

图为同学们给老师们手写的感谢信
文艺汇演成果展示:把成长唱给祖国听
文艺汇演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在结营仪式上,主持人深情回顾了六天营期的精彩瞬间﹣﹣从趣味英语课堂到爱国主题教育,从习惯养成到团队协作,营员们在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和新圩学校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不仅提升了英语能力,更在互动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成长的自信。

图为全体师生唱国歌、行注目礼

图为学生文艺汇演合唱

图为优秀营员上台颁奖
十一年如一日,集美大学“筑梦新圩”实践队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写进鹭岛的骄阳,更写进乡村孩子的心田。从嘉庚精神培根铸魂,到英语拼读开启世界之窗;从童声里的家国情怀,到心灵深处的自我接纳——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束光,照亮通往未来的桥。当孩子们把感谢与梦想装进“成长记忆盒”,也把“筑梦新圩”的种子播撒得更远:让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让知识与情怀薪火相传。十一载再启程,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以专业与热爱作答时代之问,用一场场“小而美”的教育接力,汇聚成助力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通讯员:张与洪
图片拍摄:全体实践队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