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闽南大地,蝉鸣裹着暑气弥漫,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鹤前村的荔枝果园却因一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焕发出别样生机。7月6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农旅焕新,育苗筑梦”实践队14名成员,在鹤前村党支部书记刘义发的带领下,深入百年荔枝园,以“采摘体验+助农直播”的形式,为当地特色“状元红”荔枝按下“推广加速键”,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深耕乡土:田间课堂里的“实践必修课”
鹤前村的荔枝种植历史可追溯百年,“状元红”作为当地特有品种,以果壳红艳、果肉饱满、甜润多汁闻名乡里,却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此次实践活动紧扣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主线,依托高校学科优势,探索“电商助农”新路径。
图为刘义发书记指导实践队员采摘荔枝(吴一虹摄)

实践队抵达当日,便一头扎进漫山红果的荔枝园。在刘义发书记和经验丰富的果农指导下,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田间课”:“采摘时不能揪拽果实,要用剪刀贴近果蒂剪,这样才不会损伤果树,来年还能发新芽”“采下的荔枝要及时装筐通风,否则容易捂坏”……从辨别果实成熟度到掌握采摘技巧,从学习核大核小的辨别秘诀到体验亲手采摘,课本外的农事知识,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创新传播:直播间里的“乡土故事会”

“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蓬莱镇的‘状元红’荔枝,皮薄肉厚,甜得直挂蜜!”果园里,实践队员们分工协作:有人专注实践刚学的采摘技巧,有人手持新鲜荔枝面对镜头,化身“助农主播”。除了介绍果肉口感、核型辨别,队员们更将乡土人文融入直播——从初到鹤前时村民端来的荔枝茶、热情的笑脸,到“状元红”的传奇故事,一场“文化+产品”的直播,让网友不仅“云尝鲜”,更“云感受”了乡村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温度。 图为实践队员直播现场(吴一虹摄)
双向奔赴:青春与乡土的“同频共振”
“娃娃们懂技术、会吆喝,把我们的荔枝讲活了!”村民李大叔看着直播间里热闹的互动,笑得合不拢嘴,“咱这荔枝甜,你们多摘点,带回去让更多人尝尝!”蓬莱镇副镇长也为实践队点赞:“高校学子带来的不只是流量,更让村民看到了传统农业转型‘农旅+电商’的新可能,这是给乡村发展播下的‘金种子’。”
对实践队员而言,这场活动同样是一场“成长课”。参与直播的学生施宇涵感慨,“这趟实践,我们带不走鹤前的荔枝,却带回了对‘乡村振兴’最鲜活的理解。”

图为鹤前村村民采摘荔枝场景(吴一虹摄)
从枝头到屏幕,从田间到网络,这场荔枝采摘活动,写下了三个温暖的注脚:传承——让百年荔枝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生;赋能——用高校智慧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成长——让青年学子在基层服务中读懂乡土中国。正如实践队总结中所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直播记录,更是对乡村振兴的期待与热忱。”这份热忱,终将在更多“三下乡”实践中扎根乡土,生长出改变乡村的蓬勃力量。(通讯员:曾亦朵,卢晓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