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最新活动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三下乡:“音动融城·侨乡逐梦”奏响青春之声
来源:     2025-7-7 15:55:00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三下乡:“音动融城·侨乡逐梦”奏响青春之声

2025年6月27日,集美大学音乐学院“乐见八闽”系列实践品牌之“音动融城·侨乡逐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由14名师生组成的实践队在林传福、王荟两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福建省福清市,开展为期7天的沉浸式文化调研与艺术传播行动。团队聚焦“红色音乐+侨乡文化”融合的主题,走访溪头村、福清侨乡博物馆、利桥古镇等地,采用“沉浸式场馆研学”“跨媒介艺术对话”“侨界人物深访”等形式,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侨乡文化的活态传承路径,以青春视角解码侨乡文化基因,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蓬勃动能。

音乐赋能乡村文化,美育滋养纯真童心

在音乐与侨乡文化、红色精神相结合的交流活动中,实践队走进福清市溪头村,与当地仰声弦乐团的少年乐手们展开了音乐互动与实践教学。活动中,队员们通过音乐这一共通的语言,传递了侨乡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在福清市民交响乐团创始人兼常任指挥王琛琤老师的带领下,以音符为媒、情感为桥,携手排演《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等经典作品。排练中,王琛琤指挥精心指导演奏弓法与和声织体,队员们在技艺交流中不断提升演奏默契,少年们从音乐中感受对祖国的深厚热爱,大家共同感悟到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与家国情怀。一场充满温情与感动的音乐会在溪头古厝前如期上演。琴声悠扬、歌声婉转,红砖古厝与纯真童音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青年与少年在旋律中完美融合,展现了侨乡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深度交织,描绘出美育落地基层、艺术滋养心灵的动人画卷。

图1 乐团指挥王琛琤指导排练。林颖 供图

探访侨乡文化印记,传承华侨桑梓情怀

   实践队沿着侨乡文化的脉络,深入探访了林文镜事迹陈列馆、福清侨乡博物馆、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等重要文化地标。在林文镜事迹陈列馆,队员们深刻了解了这位融侨集团创始人舍弃海外优渥生活,毅然决然投身家乡建设的感人事迹,深切感受到华侨的桑梓情怀与爱国情怀;在福清侨乡博物馆,珍贵的文物与历史照片讲述了福清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使队员们更加敬佩侨乡人民的拼搏精神;在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技术,队员们回顾了禁毒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图2 实践队在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观看禁毒科普视频。林郁昕 供图

对话侨界精英代表,汲取时代奋进力量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深入侨乡,专访了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侨乡人物,分别是华侨诗人林更生、归侨博士高钦泉、爱国侨胞魏文生以及在地拳非遗传承人林在培。他们的奋斗故事深刻体现了侨乡精神的传承,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榜样力量。

作为溪头村的本地人及林文镜先生的亲属,林更生深情回忆了林文镜先生放弃海外优渥生活,毅然投身家乡建设的感人事迹。他分享了自己在林文镜先生的影响下,如何继承并弘扬侨乡精神,致力于推动家乡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林更生强调,年轻人应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动力,利用新媒体等现代传播工具,讲好侨乡故事,让侨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高钦泉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获计算机博士学位,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参与发展。他是福建省“百人计划”人才,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专家。高钦泉博士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及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并提出,青年应抓住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发展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技术出海”和“文化出海”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影响力。

作为爱国归侨,魏文生讲述了父亲魏可英回国后,致力于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感人故事。魏可英早年赴日谋生,事业有成后,响应祖国号召回归家乡,参与福州旧城改造,并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帮扶贫困家庭。他的事迹获得福建省政府的表彰,更成为侨界的爱国典范。元泰励勤人魏文生将茶路与侨路相结合,每一杯元泰中国红茶,都蕴含着侨胞们深厚的家国情怀,它们将跨越千山万水,将家乡的温暖与关怀传递给在世界每个角落来自祖国的同胞们。魏文生希望学子们能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侨胞们在异国他乡艰辛打拼的故事,及他们对祖国无尽的思念与热爱,这种中国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学子们前行的道路,了解生命的意义,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梦想、报效祖国的勇气与决心。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福清传统武术在地拳的省级传承人,林在培分享了自己多年来从事武术的心得体会,并深入探讨如何推动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承与弘扬。他强调,中国传统武术是文化遗产的象征,也是一种品德教育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于青少年品德塑造和心灵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武术教育不仅可以锤炼体魄,更能够培育孩子的坚韧与品格。

这四位侨乡代表人物的奋斗故事,不仅生动诠释了侨乡精神的深厚内涵,也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在各自领域中发光发热、砥砺前行,勇担时代责任,肩负起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重任。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侨乡文化的历史底蕴,也更加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图3 实践队队员对华侨诗人林更生先生专访。邓旭 供图

图4 实践队队员对在地拳非遗传承人林在培先生专访。包静煊 供图

乐韵悠扬润泽侨乡,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在室内乐交流活动中,实践队与光引室内乐系列管乐团通过声部分练与乐团合练等多元形式,成功实现了高校音乐教育与侨乡文化的深度交融。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全身心投入,与乐团成员们默契配合,精雕细琢每一个音符与旋律,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风貌。队员们还将现代音乐理念与技巧分享给乐团,赋予了传统曲目以全新的活力。实践队员林雨馨感慨道:“合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当各式乐器的旋律在同一空间中和谐交织时,那种无言的共鸣与心灵的契合令人深感陶醉。”乐团成员们也借此机会向队员们讲述侨乡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精神内涵。音乐,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侨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承载着情感与记忆的交织,传承着文化与精神的薪火。

图5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与乐团成员排练照片。林芷吟 供图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以创新思维为侨乡文化注入新活力。实践队的邓旭同学创作了一首名为《诉说》的歌曲,其歌词宛如一卷侨乡的历史长卷,细腻地描绘出侨乡的往昔岁月与情感记忆,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诉说,将侨乡人民的故事缓缓展开。借助AI技术,邓旭同学对歌曲进行了编排与制作,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更赋予了它鲜明的时代气息与艺术感染力。这种创新尝试,使得侨乡文化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焕发别样光彩,也让侨乡文化的魅力与活力得以通过音乐的载体,跨越山海,传播至祖国的大江南北。

校地交流促进合作,携手共谱发展新篇

实践期间,实践队队员们在林传福、王荟两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走访福清市市委会,受到省市政协委员何华龙和郑松波等领导的热烈欢迎。双方就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王荟老师分享了实践队在福清的活动情况,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音乐学院学生深入基层、了解侨乡文化的重要契机,也是推动校地合作、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福清市第一中学何华龙副校长则介绍了福清市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双方的交流为后续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6 林传福、王荟两位指导教师与市委会领导合影。林雨欣 供图

在福清期间,实践队还走进福清市实验小学,就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参观与交流。在交流中,福清市实验小学合唱指挥专家何菁老师分享了学校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成功案例,特别是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及如何利用课外活动和合唱社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实践队员们则与小学教师们一起探讨了高校与小学在音乐教育上的合作路径,特别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的结合上。双方一致认为,高校音乐教育可以为基础教育阶段提供更多专业支持,如引入更多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巧,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合唱、管弦乐团和演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跨阶段的教育合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艺术素养基础。

图7 林传福、王荟两位指导教师与福清市实验小学老师合影。林雨欣 供图

此次“音动融城·侨乡逐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实践队以音乐为媒介,在福清侨乡的土地上留下了青春印记。他们以青年视角架起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乡土的桥梁,促进集美大学与福清市在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展现实践队在推动校地合作、助力地方美育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音符为笔,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侨乡文化的新篇章,推动音乐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持续迸发,为福清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讯员 刘雨濛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