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下午,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二年级14班的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体验活动在此举行。溧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治平老师带着剪刀、宣纸等工具,与同学们一同走进剪纸艺术的奇妙世界。
活动伊始,吴治平老师为孩子们进行了非遗剪纸科普。他介绍道,剪纸又叫窗花或剪花,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他还简要讲解了蔚县剪纸、陕西剪纸、扬州剪纸等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并特别展示了剪纸专用宣纸的特性——这种纸张材质轻薄如蝉翼,柔韧性强不易破,且吸水性适中,能让色彩经久不变,更能凸显剪纸线条的利落美感,让同学们对剪纸艺术的材料有了直观认识。


接下来是动手实践环节,吴老师耐心地教孩子们剪窗花和兔子。“握剪刀要稳,下刀要轻。”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在宣纸上裁剪。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的兔子和漂亮的窗花就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了,大家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最令同学们兴奋的是分发哪吒剪纸扇的环节。这些剪纸扇上的哪吒图案精美绝伦,镂空的设计让图案更加生动立体。同学们拿到扇子后爱不释手,不停地欣赏着,感受着剪纸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
活动最后,全体同学手持自己的剪纸作品与吴治平老师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美好的瞬间,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好奇。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非遗剪纸,专用宣纸的独特质感不仅让创作过程更顺畅,更让孩子们直观体会到传统材料与艺术的精妙融合。正如吴治平老师所说:“宣纸是剪纸的‘画布’,它的轻薄与坚韧,就像非遗传承的韧性——既要扎根传统,又要能在时代中舒展新姿。”这场与宣纸和剪刀的邂逅,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剪纸这门千年技艺在宣纸上继续生长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