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冰雪经济和极地科研迅速发展的当下,极寒环境的储能难题亟待攻克。钠电破冰团队凭借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成功在极寒储能设备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曙光。
2025年4月28日,经过对项目的多次打磨迭代,钠电破冰团队无论是在技术路线上,还是在材料创新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技术路线上,项目负责人卢酉杰带领团队成员针对电路系统上存在的问题,在程序bug、电路系统、电子元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在均衡电路、自加热系统、直接供电模式、快充快放电模式上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图 1 钠电破冰团队队长卢酉杰对电路系统程序进行优化
在材料创新上,团队成员发现了原有材料的不足,针对材料部分进行了更新迭代。正极材料方面,团队成员选择了层状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可以降低离子传导阻力,从而增加能量转化效率。团队选择的电解液在凝固点和玻璃化温度上也具有显著优势,使其能够在-40℃下能量效率仍可>90%。

图 2 钠电破冰团队副队长裴晶在实验室对材料结构进行观测
经过严格测试,该设备在 - 40℃环境下续航出色,容量保持率稳定;-30℃时快充效率超 85%,且安全性能卓越,通过了各类极端测试,如极度低温环境下的防冻测试。目前,设备已进入中试阶段,并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

图 3 设备在极度低温环境下的防冻测试
钠电破冰团队的创新成果,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标志着极寒储能领域的重大进步,有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一成果展现出青年才俊在应对能源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激励着广大青年投身于科技创新,为解决全球性难题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