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激励广大群众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济南大学文学院“沂蒙热土,初心永炽”志愿宣讲团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号召与支持下,自 2024 年 11 月 30 日起,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沂蒙精神志愿宣讲活动,创新采取“1×3×2×2×N”的志愿服务模式,足迹遍布山东省 5 个区县,惠及群众 500余人次,在群众中得到热烈反响。
【活动筹备:夯实宣讲基石】
活动启动前,团队精心组织6次岗前培训,深入挖掘了沂蒙精神的历史根源、核心价值和现代意义,全面学习了针对不同对象的定制化服务开展流程,深度开展了面向三大受众群体的问卷调研,充分组织了多次磨课说课与试讲演练,为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夯实了稳固的根基。

【因群施策:精准传播沂蒙精神】
一、面向大学生:深化认知,引领担当
大学生作为时代先锋,正处于思想塑造的重要时期,是传承沂蒙精神的关键力量。在针对大学生的宣讲活动中,团队将深度与广度有机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借助腾讯会议开展云端宣讲会,邀请党史研究专家和文学院教授指导,确保宣讲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互动环节中,大学生通过弹幕提问,主讲人实时解答,使理论学习充满活力。与思政讲师团合作的“沂蒙精神进课堂”活动,将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感染力。课后的“沂蒙精神与我的未来”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成册,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此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读书会、团日活动等,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将沂蒙精神与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相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二、面向社区群体:贴近生活,引发共鸣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为了让沂蒙精神走进社区,团队开展了贴合居民生活的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区居民年龄和文化水平差异大,团队尽可能选取了贴合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内容。通过讲述沂蒙革命中的感人故事,如“红嫂救伤员”“沂蒙六姐妹”等,唤起了居民的情感共鸣;团队在社区设置宣传展台,展示图文资料,发放知识手册,组织知识竞答,提升居民对沂蒙精神的认知;考虑到居民出行不便,团队利用周末组织红色景点云游览,借助科技让居民感受沂蒙精神力量,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三、聚焦少年儿童:趣味引导,启蒙精神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培养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至关重要。团队设计了充满趣味的活动,引导他们认识沂蒙精神。针对少年儿童认知有限但好奇心强的特点,团队将沂蒙精神简化为“团结”“勇敢”“奉献”等关键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团队在学校和社区开设爱国教育小课堂,以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欢乐氛围中接触沂蒙精神。组织主题绘画活动,鼓励孩子用画笔展现对沂蒙精神的理解;举办朗诵表演,通过朗诵红色经典诗歌,增强其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开展故事分享会,让孩子们分享对沂蒙精神的感悟,志愿者引导思考核心价值。此外,我们还教孩子们学唱沂蒙小调,以音乐传递精神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沂蒙精神,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沂蒙精神的种子,得到了红色文化的充分浸润,也极大增强了其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收获与展望】
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血脉赓续不止。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脉清泉,从巍巍蒙山流出,在齐鲁大地延绵,汇入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激励着一代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此次长达四个月的志愿服务,团队看到了沂蒙精神在不同群体中的强大生命力,也收获了来自各方的肯定,如师东新村社区的感谢信,以及在各级媒体上发表的多篇新闻报道等,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们弘扬沂蒙精神,引领精神风气的决心,激励着我们继续为沂蒙精神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来,团队将继续携手各方传播沂蒙精神的有志人士,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内容,让沂蒙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李卓儒 徐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