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由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高等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DeepSeek+昇腾AI赋能教育创新论坛”在成都举办。

论坛现场汇集了高等院校领导、教育界技术专家、行业领域公司、嘉宾等近500人,论坛以开放的视角共话AI如何赋能教育,以跨界的智慧探索AI时代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推动教学实践迈向新高度。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
专委会理事长 赵彦灵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专委会理事长赵彦灵在致辞中谈到,当昇腾算力与DeepSeek大模型的智慧内核共同注入教育领域,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抉择,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回归。他表示,自主创新是教育行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破解教育难题的创新实践,他呼吁建立数字时代的文明传承机制,让人工智能成为延续文化的数字载体。

华为川藏政企业务副总经理 侯明阳
华为川藏政企业务副总经理侯明阳在致辞中分享了华为以昇腾算力为基座,基于教育行业优秀实践,共同打造“根技术+场景化”的智慧教育新范式。他谈到,华为以自主创新之力,筑牢教育数字化的根基,以AI之能,激活教育创新的“内生动力”,以生态共建之志,绘制智慧教育的"未来图景"。期待与众多教育行业专家和生态伙伴一起,共同探索AI+教育场景。

四川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 段磊
四川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段磊结合“大川智问”的实践,着重分享了AI技术对教育场景的革新力量,借助行业视角的洞察与实践经验,将大模型的能力从单点突破拓展至高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全场景赋能。

四川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高等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祖峰
四川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高等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祖峰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通过大模型技术重构高校教育生态,为教学管理、科研创新及学生服务注入智能化动能。他表示,将技术潜能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全面提升,离不开坚实的技术底座与全场景解决方案的支撑。

华为解决方案架构设计师 李临风
华为解决方案架构设计师李临风在演讲中揭秘华为如何通过“算力+算法+生态”三位一体架构,为高校构建端到端的AI能力体系。他表示,华为携手伙伴深度协同和实践,坚持通过技术底座为教育智能化提供强大支撑。

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岳杨
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岳杨分享了如何通过“轻量化部署、专业化培养、生态化协同”的路径,助力高校低成本、高效率拥抱AI时代,打造“教、学、研、用”一体化的智慧教育新范式。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吴玮杰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玮杰博士分享了智谱与华为深度协同,通过昇腾算力与GLM大模型的“软硬一体”融合,为高校提供从模型训练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智谱通过“技术普惠+场景深耕”,让AI成为教育创新的“共情伙伴”。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教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 刘娜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教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刘娜在演讲中揭开DeepSeek 与智能媒体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实践的现实图景,分享如何通过“场景化、轻量化、智能化”的内容引擎,助力学校突破传统教学边界,构建虚实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新体验。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
卓越研究院副院长 杨强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卓越研究院副院长杨强揭秘如何通过“自主创新、轻量灵活、场景穿透”的三重引擎,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智能化范式。目前,通过“昇腾算力+DeepSeek模型+智云平台”的软硬一体架构,已为多所高校打造校级智算中心,实现科研算力与教学资源的统一调度。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事业部产品总监 刘邦邦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平台事业部产品总监刘邦邦分享了依托昇腾算力与DeepSeek大模型,构建从“单点问答”到“全场景智能”的AI赋能新范式,并结合实例演示通过“轻量化落地、场景化深耕、生态化连接”,让AI技术真正成为师生教学研的“智慧伙伴”。

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运营总监 陈姝伶
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陈姝伶展示文华在线联合华为昇腾与DeepSeek大模型,打造“教学智能体平台”,重新定义“教、学、管、评、研”的全周期教育体验。通过“技术普惠+场景深耕”,让AI成为教育变革的“共创伙伴”,推动“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范式跃迁。
在这场汇聚产学研用多方智慧的思想盛宴中,“DeepSeek+昇腾AI”的技术组合不仅展现了突破传统教育范式的无限可能,更构建起虚实融合、智能协同的创新生态。从四川大学的“大川智问”到电子科技大学的“成电Seek”,从华为的算力底座到生态伙伴的场景深耕,与会者共同勾勒出一幅“技术普惠+场景穿透”的智慧教育新图景。我们相信,AI将真正推动教育变革,推动人类文明在知识传承与创新创造的双轮驱动中迈向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