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最新活动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关于我和若华相处的一些小事儿
来源:     2025-2-27 14:51:00
 

有点害羞的笑容,有些文艺的气质,有点膨胀的自信,小小的身躯中有个丰富的航天精神世界。

这是目前我对儿子若华的整体印象。去年9月,若华进入了幼儿园中班。

(若华拿着飞行器观看航天展览)

“在你的精神世界里,火箭是什么样子的,那么相比马斯克的Space X呢?”有一次我听到他在讲述自己的火箭,不禁好奇的问道。

“我的火箭非常快,超音速、非常大,比马斯克的厉害!能很快飞到火星,能把卡西尼号探测器带回来。”他很自信很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说完还是有点害羞的笑着,眼睛一眨一眨的望着我。

“卡西尼号已经自我销毁了。”我说。

“没有,我要发射一个卡西尼号,不会销毁,去探索土星。”遇到可能的“挑战”,他会有些激动,或许对于我的回答有些失望,责怪我不应该打击他,或抱住我或继续争辩。

“你的火箭什么造出来?妈妈能做着他去土星吗,妈妈想看看土星的光环。”我转变了话题,我相信未来一切都有可能,并且想知道他那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具体事情。

他先是笑笑不说话,后来说要想一下。“你不是想去看木星的风暴眼吗?可以做我的超音速,不对,是超光速宇宙飞船去。”他继续描述着他的梦想。

(体验发射火箭的游戏)

我特别喜欢跟他交流这个话题,我知道他也特别喜欢,不是简单的感兴趣,而是会想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平常还会用玩具拼插火箭,甚至对于一些内部构造视频、航天航空新闻都能认真的聆听,我认为这是真的迷恋。我很佩服他这一点,也被深深感染。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1NIhui

(若华看着书在拼插飞机、火箭)

正是他这种特别的喜欢,也让我有了一个跟他好好相处、深度交流的重要按钮,我们有了属于我们的共同爱好和语言背景。我不太记得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航天知识的,但似乎贯穿了幼儿园小班的大部分时间以致现在,所以有时候,这个按钮也偶尔会成为我解决一些小矛盾、处理一些育儿问题的重要工具。

从焦虑不适到静待花开

其实跟很多家长一样,虽然做好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很多准备,但等到这一天真的到来,还是很焦虑,会焦虑孩子是否适应,会焦虑孩子是否能吃好睡好,会焦虑孩子会不会呆坐一天……我记得他刚上幼儿园的前几天,我一直盯着手机,生怕错过万一可能的老师的电话。

我会跟老师交流,告诉老师孩子对于火箭、飞机、航天的喜爱,希望让老师多了解孩子,以缓解刚刚入园的不适应。三天后,他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也会一直盯着老师发来的照片,确定他是可以适应的,确定他还是会有开心的时候,我就慢慢放心了。后来孩子每每画一个火箭、排一个轮船,都会“监督”我发给老师,告诉老师他的新创意。

(若华拼插的飞行器,分享给幼儿园老师)

但其实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很焦虑,每次回到家,我都会问他在学校怎么样呀,喜欢跟小朋友玩吗。他一开始会很开心的分享他的幼儿园生活,表演学到的新儿歌,后来只喜欢学校丰富的餐食。没有了孩子的讲述,我更焦虑了,于是询问老师他的情况,从老师那里我认识到自己有些焦虑了,老师帮我分析到孩子在学校里面其实已经经历过了,可能不想在重复一遍,若华在学习里面表现很好,您一切放心。我这才真正意识到:孩子已经慢慢适应幼儿园了,不用担心了。

(若华带着眼镜扮演幼儿园老师)

我喜欢在幼儿园学到的一个词语“静待花开”。我想这不仅是放下焦虑的心,也是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

“妈妈,老师夸奖我认真听讲,我是学习小榜样。”有一次若华回到家很开心的分享,还真是自己的奖励小贴纸。

“为什么呀,你真棒!”我一边假笑一边问。我的演技应该能骗过他。

“我学习儿歌的时候,一直盯着老师的眼睛,这样我就能学会了。”我听了,原本是想笑的,但我忍住了。

(作为学校升旗活动小主持人)

这让我想起我们家里的一个共识:每当他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不打扰他。我想这一点也是孩子去学习和领悟到的吧。

(学习品格课程亲子活动-竖鸡蛋)

“对啊,一直盯着老师的眼睛,专注的学习,才能很快学会,并掌握最全面的信息。”我继续说。“那你现在要不要练习一下呀,熟能生巧,就像我们听过的成语一样。”

“好呀。”他喜欢的歌曲会很开心的表演。

“我们跟你学好不好,你当老师,我们是你的学生。”我继续问。

“好呀,你站这里,手先这样。”他很认真地指导着每一个“学生”。

(若华当小老师教我们表演《雪宝宝》)

在和孩子相处中,我倾向于鼓励,倾向于顺势引导,倾向于示弱。

从敏感保护到独立自信

“我也不跟你玩,你也一边玩去。”说完若华潇洒地骑车离开。

这一幕发生在若华想要跟大哥哥一起玩被拒绝,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也不是我教他说的。

后来他悄悄告诉我,幼儿园老师教我们,别人可以拒绝你,你也可以拒绝别人。

听到他的解释,我对他竖起来大拇指,我是真的欣慰以及敬佩。因为当时他被拒绝,我还替他尴尬,我还在争取希望大哥哥能接纳他带他一起玩。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PMykfz

(若华在坡道上骑平衡车)

这是我无数次从他身上学到的人际交流的一种方式。后来我也继续沿用这个策略,而且还帮他解决了另一个人际交流的问题。

他在幼儿园其实有很多一起玩的朋友,放学回到小区,老人们带着孩子们仍然会一起玩一会儿。我知道他一直都和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起赛跑,玩玩具,每天都玩得很开心,而且是那种即使过了饭点都不希望分开的那种。

有一次他回到家,就抱住我哭起来了。我抱住他轻声说怎么了。他不说话一直哭,我可以感受到很伤心。姥爷说因为另外两个小朋友不跟他玩了,他们两个玩,不跟若华玩。我询问了原因才知道实际是他们再玩两把玩具枪,他不打算分享给其中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就说你不给我玩具枪我就不给你玩了,若华依然不给。结果小朋友就说那我们两个玩,不跟若华玩了。于是若华就被朋友暂时“孤立”了,但是若华还是希望三个人一起玩,他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哭着回家了。

“我们不要跟他玩了可以吗,你回家我们陪你玩。”我轻轻地说。

他哭着摇头。

“那我们要不分享自己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可以吗?”我建议说。

他还是有些不情愿,还是摇头。

我知道他是很喜欢这个玩具,不想分享。“那我们再带一个玩具,比赛玩好吗,会更有趣。比如看谁打得准。”我继续分析说。

“那我得拿着那个龙的枪。”他说。

“好啊。”

(拿着别的小朋友的龙枪爱不释手)

又过了两天,姥爷跟我讲了一件事情,说若华为了跟小朋友玩,把玩具分享给他。我一听觉得有点不对劲。我直接把若华叫过来说:“若华,你的朋友是不是经常说如果不给他玩具就不和你玩了?”若华点点头。

“那我们不和他玩了可以吗?妈妈觉得做朋友不应该有条件。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说你不帮我偷东西、不帮我打他,我就不跟你玩了,你会怎么办?”我抱着他问道。

他有些迟疑,说:“我不去。”

“妈妈觉得做朋友,不能有条件。朋友之间应该是互相欣赏,没有目的,很纯粹。“我继续说。

“什么叫条件。”他问。其实我也意识到他可能听不懂。于是解释说:“我和你是好朋友,我喜欢跟你玩,我不应该有条件,需要你付出任何然后才做朋友,懂吗?”他似乎没太听懂但也点头。

“你可以跟你喜欢的、跟你有共同爱好的人做朋友,如果你觉得这个朋友总是有条件的相处,那么就不要和他做朋友,你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他。懂吗?”我继续说。“其实你可以有很多朋友,有时候你试着去跟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你会交到更多的朋友。你不是喜欢火箭嘛,喜欢轮船嘛,你可以和有共同爱好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会跟开心。”

(带若华和更多的朋友玩)

之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学会了回怼,学会了拒绝,然而并没有因此而变得难过,他还是能沉浸在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中,学习独立学习自处,学习去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我也会带他去参加志愿活动,去跟更多的人交流。

(若华参加志愿活动演唱《保卫黄河》)

当然这个技能学会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个bug,就是有时候我说要吃菜,不然妈妈也不想讲故事了。他就“举一反三”说我有条件,不能有条件!于是我开始想另一套说辞和逻辑,自圆其说。

我很喜欢和若华一起听“品格课程”,每个月我会学习家长课堂,并且和孩子一起听品格故事,这些品格包括尊重、独立、勇敢等,通过故事和提问的方式,去不断强化品格认知。“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园生活的某种延续,从幼儿园到家中,孩子也有不一样的表现,但整体目标都是培养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情绪稳定的人。所以为了这个目标,我更希望跟随孩子成长的规律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从兴趣呵护到共同学习

星辰大海,其实是每个人仰望星空时的渴望。

(若华观看航天展览)

若华对火箭的喜爱,也是因为当下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想这是作为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4f4oSA

(若华去博物馆参观和拼插火箭)

五岁的儿童,正是好奇心无比旺盛的时期,作为一个文科生、中文毕业生,虽然我也在关注媒体报道,也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理解能力去解释,但还是被孩子的为什么问到自闭。比如“火箭为什么能飞?”“什么是助推器?”“C919能做多少人?”“胖五怎么发射的?”“旅行者2号飞去哪里了?”“火星上有什么?”“黑洞在哪里?”“太阳为什么会消失?”等等,有时候孩子在一个问题上会追根到底的问,“为什么太阳会消失?”“太阳消失了会去哪里?”“太阳为什么也在奔跑?”“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地球的转动?”有时候我实在答不上来,就说确实我也不知道,有时候确实也没有答案我就说希望你以后去寻找答案。

(若华去艺术馆参观航天展览)

虽然孩子暂时不问问题了,可我却失眠了。于是我会更加关注航天信息,查阅科普知识,订阅科普杂志,给孩子讲解太空信息,中国火箭技术,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也被深深震撼。实在不能解答的问题,就当场查阅网站去寻找答案,或者咨询AI工具,尽量给到孩子一个比较清晰的解答。现在的他,有时候说出来的解答我都听不太懂了,这一点也不夸张。他能够清晰的说出火箭三级分离等专业术语,能够记住中国航天员的名字。

我想这一切的学习,也让他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他的想象力更加无限。我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现在会想起他第一次画火箭,到现在画火箭,感觉都是很有特色。我们全家人依然是不断鼓励。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9jk8bb

(2023年第一次画火箭和2024年5月画火箭)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pQPbKy

(2024年11月画火箭和2025年1月画火箭)

有时候其实我也比较有功利心,我会说,孩子,你看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才能知道更多的航天知识。为此我给他定了一本杂志《问天少年》,其实我知道这本杂志并不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我先是订阅了一个月的杂志,发现他很喜欢而且读起来也能感兴趣,于是订阅了一年的杂志,每个月还会带着一个航天模型,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增加了动手能力。现在他能够根据说明书,自己完成一些模型拼插以及一些乐高搭建,还不断去创意改进自己的“飞行器”。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aC5x39

(若华拼插的《问天少年》附赠的飞机模型、空间站模型)

很多绘本、杂志会标注适合的年龄,但我们自己最懂孩子,可以适当放宽限制,因地制宜。

(若华到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

有一次我在看《三体》,他让我跟他读,读到地球可能消失,他哭了很难过,我安慰他说你来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你看马斯克就在做移民火星的计划,你是不是也可以想办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送给他的中国科学技术馆纪念币上的话,我希望他能努力实践这句话。

目前的行走更多在于图书馆、科技馆和博物馆,除了能观赏和互动性强的展馆,可以设定一些主题任务来参观有些无聊的博物馆,尽量去扩大认知,了解历史。

(第二次参观军事博物馆)

育儿是一种修行,其实我是很享受这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因此也学习到了更多的信息,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让自己格局打开。

从创意陪伴到时间管理

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最近若华这个小孩子也在抱怨,时间太短了,他甚至睡觉的时候都会哭着说玩的不够,不想睡觉。

为这件事情,我其实很头痛,我也跟他讲了每天的时间有限,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等等,他还是会哭闹,不想睡觉,他的理由是“我还没有排完火箭”、“再玩最后一次华容道游戏”、“我睡觉之前要荡秋千”等等。我会根据情况适当放宽。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cKcU2u

(很晚了若华还在玩华容道的游戏)

有时候他还会埋怨我让他看绘本没有玩游戏,有时候会哭着说都怪你,我还没有玩游戏。

这一点我是有点不知所措的,但我觉得姥爷做的很好,会创意一些游戏,让他很尽兴,比如抓丹顶鹤的游戏,他会给若华前面放一个目标,来回拉住若华的脚,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触摸目标,因为是单腿执行所以叫丹顶鹤。游戏之前会商量好一共玩几次,这样等游戏结束他会很开心的刷牙睡觉。

于是我也拿出了大人们喜欢玩的击鼓传花的游戏,邀请全家一起玩,这游戏他也很喜欢,不仅喜欢玩还喜欢当裁判。同样也是事先规定好玩的次数和时间,这样游戏结束他就不会太失望。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B0OFnr

(若华和姥爷一起玩抓丹顶鹤的游戏)

在这些事情之后,我就拿出小黑板写了一个时间表,除去他在学校的时间,和他一起规划了在家的游戏建议和时间安排,包括读绘本、听英文儿歌、玩游戏等。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J人(ENTJ型人格),我想做这样的工作很容易,但其实有时候孩子并没有按照这个做,而且有时候会外出活动,这个计划有些鸡肋。

有一次,我们订阅的东方娃娃需要完成一个动物音乐会的创意制作,包括剪纸、粘贴等工作,本来可以一晚上就做完。可是我发现孩子会觉得有点难不想做,或者觉得不感兴趣了。于是我建议这个工作我们不用必须一天做完,我们可以四天做完,他也很开心的同意了。在此后的每一天我会提醒他一起完成这个工作,若华的接受度会高很多,最终完成了,虽然排列组合我不满意,但他看起来很欣赏自己的成果。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I45cMu

(我和若华完成的动物音乐会的作品)

还有一次,我在学习英语,若华过来说:“妈妈你不要学习了,我想你陪我玩。”

“妈妈也需要学习,若华,你能等我一下吗?”我说。

十几秒钟,若华又来了,我说:“若华,妈妈需要10分钟,你看下分针,等到12再来找我。”终于学习结束了,我继续陪伴若华玩耍。

原来的时间计划表我没有急于更新,我觉得需要再观察一下孩子的活动和喜好,以及自己的时间,再做打算,而且需要滚动进行。目前在deepseek上也在查阅详细计划和建议,用于打印和实施中。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phpxoy6NA

(开心度过四季)

总之,在我的为数不长的带娃经验中,确实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自己也因此成熟。

有人说,蹲下来讲话,是为了与孩子平等对话。我觉得与孩子相处,既是亲情培养,也是朋友交谈,不需要太幼稚,不需要高姿态!

相互尊重和理解,保持开放和稳定,是与孩子相处的最好方式,也是孩子愿意敞开心扉的最主要原因。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