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具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深入了解古琴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在指导教师宋玉超的带领下来到曲阜仲尼古琴学院曲师大分社进行了此次拜访古琴名家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拜访之前,实践队员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对古琴名家杨景河老师进行了初步了解,收集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传承人杨老师的一些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以及在古琴界的影响力等信息。同时,实践队员也准备了一些自己在古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交流时能够有的放矢。在确定拜访时间和地点后,实践队员通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了杨老师,并得到了杨老师的热情回应,我们约定在杨老师的琴室进行拜访。
初见杨老师,实践队员就被杨老师的气质所吸引。琴室布置简洁而典雅,墙上挂着几把精美的古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杨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员,实践队员首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在交流过程中,实践队员向杨老师请教了古琴的演奏技巧。杨老师亲自示范,从指法的运用到气息的控制,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例如,强调了右手拨弦时发力的部位和方式,指出不同的发力点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同时,杨老师还介绍了左手按弦的技巧,如吟、猱、绰等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能够让古琴的旋律更加生动、富有韵味。随后宋老师和杨老师共同演奏了一首曲子。
谈到古琴的历史传承,名家感慨万千。宋老师和杨老师对于古琴知识进行了交流,杨老师讲述了古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古代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到宫廷音乐的演奏,古琴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老师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古琴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承人的断层、市场的小众化等。杨老师表示,作为一名古琴艺术家,有责任和义务将古琴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琴。
实践队员还向杨老师询问了如何提高自身的古琴文化素养。杨老师建议实践队员多读一些与古琴相关的经典著作,如《琴史》《溪山琴况》等,这些著作不仅能够让实践队员深入了解古琴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在审美和演奏理念上给予实践队员很大的启发。此外,杨老师和宋老师都鼓励实践队员多参加古琴音乐会、雅集等活动,与其他琴友交流互动,拓宽视野。

在这次拜访中,实践队员收获颇丰。在古琴演奏技巧方面,实践队员得到了名家的亲自指导,纠正了实践队员在指法和气息控制方面的一些错误,使实践队员的演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文化内涵方面,实践人员对古琴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通过与名家的交流,实践队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传承意识方面,实践队员被杨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打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队员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古琴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中来,为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拜访古琴名家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践队员深入了解了古琴艺术并与非遗传承人杨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实践队员的古琴演奏水平和文化素养,还增强了实践队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张铭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