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最新活动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基于马理论学科责任的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五维逻辑
来源:     2025-10-10 20:57:00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振宇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为新征程擘画新蓝图,“十五五”规划的开篇布局亦将启幕,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政课教师队伍承担着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新任思政课教师作为这支队伍的新鲜血液,其理论素养、政治品格与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能否有效引导青年一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找准历史方位、凝聚奋进力量。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在责任出发,系统构建并深化新任教师胜任力提升的“知马”“懂马”“信马”“研马”“行马”五维逻辑,不仅关乎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更是应对时代之问、夯实执政之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工程,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紧迫性与深远历史意义。

一、“知马”是胜任力提升的认知基石与理论起点

这一维度远非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要求新任教师沉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宏阔思想谱系之中,进行系统性、溯源性的研读与梳理。不仅要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与逻辑自洽性,更要深刻领会其贯穿始终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将学习研究的重心聚焦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理解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时代精华。缺乏这种系统深入的“知”,理论武装就会失之于浅,理论阐释就会流于空泛,甚至可能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较量中迷失方向。因此,筑牢“知马”这一根基,是新任教师构建完备知识体系、提升理论辨识能力的“压舱石”。

二、“懂马”是胜任力提升的理解深化与思维跃升

在“知”其然的基础上,“懂马”更侧重于“知其所以然”,旨在达成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价值追求与精神实质的透彻领悟与内在把握。它要求新任教师超越文本词句的表层,深入理论的内核,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何以具有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何以能够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关键在于,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解其如何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在回应和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新境界。这意味着要培养一种历史的、辩证的思维眼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把“钥匙”,去解析社会现象、洞察时代本质、预见发展趋势,使理论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锐利武器。唯有真“懂”,才能实现从知识灌输到智慧启迪的转变,使思政课教学具有深刻的说服力和强大的解释力。

三、“信马”是胜任力提升的价值内核与信仰支柱

从理性的认知升华为坚定的信仰,是思政课教师完成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决定性环节。“信马”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真理性和所秉持的人民至上立场抱有发自内心的尊崇与坚信,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怀有至诚的执着与追求。这种信仰并非盲从,而是建立在“知”之系统与“懂”之深刻基础上的理性选择,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后形成的价值皈依。对于新任教师而言,唯有自身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其言教才具有底气和骨气,其身教才具有感召力和示范性。要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逻辑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而在课堂上能够以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实现“铸魂育人”的根本目标。

四、“研马”是胜任力提升的发展引擎与创新源泉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其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研马”要求新任教师绝不能固步自封于既有结论,必须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学术自觉和探索勇气,面向飞速发展的实践、面向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拓展与转化。这意味着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理论前沿问题、学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学理探究,努力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学术表达。要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教师能够保持思想的活力、避免教学的“内卷”,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具前沿性、学理性与挑战度,从而引领学生领略理论创新的魅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五、“行马”是胜任力提升的实践旨归与价值检验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在于其革命性和实践性,“行马”是前四个维度的最终落脚点与综合体现。它强调将内在的理论认知、深刻理解、坚定信仰与学术探索,外化为投身于立德树人伟大实践的实际行动。在教学中,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明晰历史责任、坚定前行方向。在育人中,更要做到“言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自身的模范言行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道义性,成为学生可感、可知、可学的榜样。“行马”还意味着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在广阔天地中汲取营养、验证理论、提升境界,并将实践的鲜活素材反哺教学,使思政课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真正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知马”“懂马”“信马”“研马”“行马”五维逻辑,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新任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内在规律与实践路径。“知”是基础,确保理论传授的准确性;“懂”是深化,赋予理论阐释的透彻性;“信”是核心,提供价值引领的坚定性;“研”是动力,保障理论发展的先进性;“行”是归宿,实现理论价值的实践性。五者统一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伟大实践之中。面向未来,特别是站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谋划新征程、“十五五”规划开启新篇章的历史节点上,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思维逻辑,指导新任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推动其不断锤炼党性、提升素养、增强本领,努力成长为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大先生”,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事业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阔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马理论学科责任的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2JDSZK196)阶段性成果。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