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最新活动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深耕乡村教育40载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瑞清巡回宣讲“教育家精神”
来源:     2024-3-12 15:11:00
 
“教育实践中,我一直在想,我在做大事吗?很多年后我终于明白,要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实事;立大志,做新事。把小事、实事、新事做到极致,就是大事。”近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巡回宣讲江苏报告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作为宣讲者之一,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再次回忆起初任乡村教师时的情景,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小故事,记录着教育家温暖精神绽放的瞬间,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杨瑞清是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两度放弃进城,一辈子扎根乡村、践行陶行知理念让乡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故事让无数人深受感动。“开学了,我发现还有6个孩子没来报名,我绝不放弃,用了一个多月,走村串户把这些孩子全部拉进课堂。”宣讲会现场,杨瑞清回忆起了刚刚师范毕业到江浦县建设乡五里村小学任教时的场景。面对严峻的办学现实,他从不气馁,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思想指导下,通过“小学不留级”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让原本落后的村小渐渐有了起色,并逐渐发展成为集1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初中、1个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集团。
行知基地的创办,是杨瑞清教育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世纪90年代,面对学校发展困境,杨瑞清创新利用乡土资源,让城里的孩子来学习农事。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行知基地早已走出江苏,走向世界,成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截至目前共接待了全国60万中小学生,以及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2000多名师生。杨瑞清认为,基地为行知小学的孩子争取到了现代化、国际化办学条件,但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打开了一扇城市之窗、国际之窗,打开了一道友谊之门”。
“照片第四排右边第二个孩子叫朱仁洲,一年级时上课不专心,成绩不理想。他父亲要求给孩子留级,态度很坚决。”在宣讲会上,透过一张老照片,杨瑞清仿佛回到几十年前。他去朱仁洲家家访,看到墙上有很多孩子画的画。“画画有灵气,成绩没问题,交给我们,请放心。”在他的坚持和保证下,家长终于答应朱仁洲入读二年级。后来,朱仁洲的美术特长得到发挥,又凭美术专长考上了大学。现在,朱仁洲已是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他主动请缨为行知小学设计校徽和吉祥物。他说,母校给他最大的财富就是学会欣赏,这也是最重要的审美素养。
“既赞美盛开的鲜花,又善待迟开的花苞。”这种学会欣赏的理念是杨瑞清一直以来所提倡的。他反复引导老师、学生、家长人人修炼“花苞心态”,“只有你相信他是个好孩子,你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好孩子!”
南京师范大学对行知小学1986—2021届2735名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校友记忆中的学校生活关键词是“温暖”,师生都表现出“不放弃、能坚守、爱劳动、会创造、有担当”等良好素养。“温暖、坚持、创新、担当,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育的答案,学陶行知,走行知路,没有终点。”杨瑞清说。
“杨瑞清校长是我教育之路上的重要导师。”宣讲会上,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院长张谦芬感慨地说。1987年,15岁的她被杨瑞清的讲述深深触动,“哪怕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也值得用心做”的质朴话语让她记忆犹新。“从这次报告会中,我再次汲取到投身教育事业的力量。”张谦芬说。
杨瑞清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行知学子,感染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2023年7月,该校的“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项目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专家们认为,其在着力解决乡村学校生存问题、乡村教育公平问题、乡村儿童享受高质量教育问题等方面做出了标本性示范: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解决乡村学校育人实际问题。
“行知教育实验最大的成功在于,用他们的实践证实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即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学校完全可以建构起一种‘自然的、健康的、和谐的’教育文化,并留住‘乡村的味道、乡情的淳朴、乡音的美妙’。”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彭钢说。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