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最新活动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传递温暖治愈力量,探索乡村振兴荧屏表达,专家热议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
来源:     2023-2-20 13:29:00
 

2月16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出席研讨会。播出平台、出品方、主创代表、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与本次会议,共同围绕电视剧的主题立意、艺术价值、创新突破等多个角度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去有风的地方》给电视剧市场带来的新变化、新活力与新气象。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展现了都市青年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重新发掘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勾勒了一幅当下年轻人扎根基层、建设乡村的动人画卷。作品在打造细腻描摹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的主流表达开创了新的创作方法论,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肯定。

立足时代主题,打造文旅融合成功标杆

2023年伊始,田园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热播,让取景地云南的风景、美食以及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走入观众视野,成功点燃了观众的“追风热”。《去有风的地方》产生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级效应,成为文艺作品助力乡村振兴的点题之作,打造出“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标杆。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副台长、湖南卫视党委书记、芒果超媒董事长蔡怀军指出,湖南广电做好青年文艺工作的价值引领,一方面要描画好“诗与远方”,另一方面也要建设好“精神家园”。我们的文艺创作将大环境、大议题有机融合,让青年奋斗者们,在诗与远方中找到奋斗理想,《有风》之处,静水深流。湖南卫视、芒果TV将继续保持文化创新,展现时代精神价值的魅力;优化内容布局,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在兼具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基础之上,更好讲述中国故事、描画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力量。

在湖南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谭昕看来,《去有风的地方》具备偶像剧的浪漫、风光片的质感和生活流的烟火气,娓娓道来,给人以岁月静好之感。该剧定位为文旅剧,没有仅仅陷入情感叙事之中,而是将保护传统文化,关怀留守儿童以及乡村振兴这些宏大主题融入其中,自然流露,是了不起的创作。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吴良琴用三个“统一”肯定了《去有风的地方》的价值。他表示,《去有风的地方》是一部时代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典范之作,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标杆之作,还是一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相统一的成功之作。

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燕介绍了该剧为大理带来的积极影响。她认为,《去有风的地方》向全世界展示了七彩云南、魅力大理的风采,传播了“有一种生活叫大理”的美好生活方式,成为大理最好的旅游宣传片,也打造了“影视+文旅”成功样板。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林诚也肯定了该剧作为“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建筑、服饰、美食,为故事的发生创造了极具诗意的展现空间,助力了拍摄地的文旅经济发展,实现了影视和文旅的相互成就”。

娓娓讲述暖心故事,生动展现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历史积淀。《去有风的地方》成功点燃了观众的旅游热情,为当地拓展文旅产业边界、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更是电视剧制作团队与当地政府协同努力的收获。

探索叙事创新,丰富主题创作表达空间

《去有风的地方》以“慢”为基调,从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离开都市找寻自我等多个维度交织谱写出当下年轻人的对于自我实现、心灵自由的看法,让观众在润物无声中接纳了作品表达的态度。在立意方面,除了有人和情的叙事,该剧也让“以现代农业发展如何绘就乡村振兴画卷”的追问,得到了更为详尽且生动的答案。对此,专家学者和主创团队代表围绕该剧的主旨开掘、人物塑造、叙事表达、社会影响等方面对该剧展开解析。

“田园牧歌与创业号角的双重变奏”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给这部剧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这部剧在田园心理治愈方面下足了功夫,剧集的细节刻画到位,有说服力。《去有风的地方》不落窠臼地把田园治愈过程放到乡村振兴的号角下来描绘,注重真实,充分考虑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在此意义上,这部剧奏响田园治愈和乡村创业相互交融的旋律,为当前的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一条新道路。

“留在都市打拼还是回家乡创业”这一价值议题展开,“都市和乡村、出走和回归”这一绕不开的时代思辨被《去有风的地方》巧妙拆解在“田园生活流”中。在《文艺报》编审、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立看来,《去有风的地方》在艺术呈现上的高明之处,是将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巧妙融入都市人的情感世界,将观众的主流审美趣味与陌生化审美的探幽、窥秘结合起来,击中观众渴望远方的内心期盼。

《去有风的地方》通过讲述“青年借助青山绿水打造出金山银山”的故事,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指出,简单的生活、质朴的人际、温暖的情感传递,《去有风的地方》剧作风格如同一幅中国山水画,打动人心。打破常规创作模板,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是类型化创作的一次有益突破。同时,这部剧立意高远,也是一次主流题材的成功创作。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徐海龙则从生态文明的价值呈现方面肯定了该剧的探索。他表示,《去有风的地方》进行了一次表现现代生态文明高级形态的探索。创作者走出艺术的象牙塔,赋予了艺术要走向生态深度的社会责任、呼唤了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展示了刻画人与自然物相遇相处的艺术伦理,这也唤醒更多观众亲身实践的意愿。

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何天平认为,《去有风的地方》展现出在创作层面充满想象空间的可能性,“一是类型化创作的可能性,用日常化叙事、生活流风格和情感的在场牵动人心;二是建设性创作的可能性,给予个体审视和治愈的意义,更在社会层面打开了文旅融合的新思路;三是本土化创作的可能性,成为内容自信、出海自信、文化自信的典型代表。”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高度概括了《去有风的地方》的创新突破,他将《去有风的地方》的亮色概括为:格调清新,景致赏心,情感暖心,耳目一新。李京盛指出,这部作品的出现是对市场概念的一次纠错,是对电视剧题材的一次重新发现。今天的流行电视剧创作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基本市场概念元素的配备,例如强情节、高概念、快节奏、多反转。《去有风的地方》却没有选择这些元素来诠释,但是它成功了。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的成功大于这部作品本身,它一定会让我们的电视剧创作在题材把握上产生一次新的认知。

田园治愈的慢风格在近些年影视剧作品中并不多见,作为出品方的华策集团在策划中看到了创新,更看到了其中可被进一步发掘的主题内核。《去有风的地方》出品人、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表示,以“内容为王,创意为先”为驱动,这部作品是在认真学习主题创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表达的成果。经过三年的创作与打磨,这部剧最终通过勾勒一个有风的故事,传递了温情和力量,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多元包容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该剧制片人龙亚也表示,“制作中,我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全方位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同时也不回避乡村现实困境。我们在这样一个作品里选择将笔墨、镜头对焦更温暖的部分,也是提醒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多将注意力放在正向的事情上。”

深入生活肌理,青年群像传递治愈力量

《去有风的地方》以松弛洒脱的笔触对角色进行描摹,共同绘就出一幅生动鲜活的人物立体群像。在这幅多棱镜式的生活流群像里,每个角色身上似乎都带有现代人的真实缩影,也让正在疲惫生活中寻找内心自愈和人生方向的观众,在不经意间沉浸其中,找到修缮自我的空间,拥有重新出发的勇气。

有风小院像是一幅拼图,由一众角色构成的青年群像呈现出当下年轻一代不同的价值选择。《去有风的地方》主演李现表示,这部剧对青春的描摹和对青年人生价值选择的立意让他颇有感触,他也希望这部剧中青年人的生活经验能对观众有所启发,给他们带来聆听内心声音、寻找内心生活真谛的勇气。

回归生活、观照现实、疗愈身心。透过清新田园风的画面镜头,《去有风的地方》隽永熨帖的质感获赞“令人感到极度舒适”。究其原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认为,《去有风的地方》在立意上结合了鲜活的时代议题和深厚的人生话题,并在表达中缓慢释放中国式的生活思考和人生智慧。这种温柔敦厚的风格不仅让观众感知到中国乡土文化的熟悉和亲切,感召他们主动发现身边美好、实现自我治愈、找到重新出发的力量,更总结出一套体现创造力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审美探索。

除了“人文”的感召力,《去有风的地方》细腻准确地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也是治愈力量的一大来源。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看来,《去有风的地方》的创作融注了中庸之道的智慧,是一次极具创新性的尝试,细腻准确地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世态人情和人生历程中的喜怒悲欢。人物的塑造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既通过情节和细节表现人生况味,又通过人物语言表达了对丰富的人生思考。

《去有风的地方》总监制张灼总结了该剧的创作经验。她认为,主创团队选题始于三年前,新题材和创新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主创、主演多次深入的体验生活,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持续丰富创作,呈现细节丰富、浑然天成的真实美感。

《去有风的地方》导演丁梓光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对群像塑造和慢叙事的创作感悟。他表示“《去有风的地方》在叙事上进行了创新,没有强情节、强冲突,在看似流水的生活中解决每一个角色的问题。作为创作者,我希望通过这部剧让观众意识到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在各个角色身上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有勇气寻找自己的节奏。”

在研讨会的最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总结了该剧能为这一段时间火爆的荧屏增加不同亮色的原因。在他看来,该剧的成功是主创团队、出品方和播出方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该剧主创团队尊重市场规律和艺术创作规律,在挖掘日常生活的过程,传递出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意义。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