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最新活动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
来源:     2022-12-15 13:58: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非遗是一个民族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深植于地域文化土壤中的文化根脉,历经百年乃至千年的传承,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不断契合、和谐相处,智慧地实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校园教育,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新时代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汨罗市新市镇新市完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广泛宣传 激活文化魅力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与中小学教育有机融合,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提升人格修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意义、目的和方法,激发师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学校营造人人知晓、热爱、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让非遗保护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守正创新 点燃非遗之光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非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课程资源的知识主体,并非现成的课程。

非遗进校园是将非遗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通过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以非遗课程的形式对非遗进行传承与保护。在非遗进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将非遗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非遗课程体系。

非遗进校园首先要解决的是非遗资源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对接,根据不同非遗的特点设置适合的课程。学校教导处通过开设校本课程,推进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对接,制定有效的制度化学校教育传承方法,将口传身授的民间民族技艺整理成规范、系统、科学的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创新开发跟非遗相关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保证每学期开好非遗活动课,实现非遗的科学传承。

多彩活动 增强民族自信

学校深挖传统文化内涵,陆续开展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如举办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手抄报竞赛活动、开展黑板报竞赛、新市街烧宝塔、围炉舞等非遗活动,形式各样的作品、精湛的非遗技艺、生动的非遗故事走进课堂,寓教于乐,精彩纷呈,让孩子们在体验动手快乐的同时,对传统民族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使非遗手工技艺代代相传,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非遗文化进校园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使学生长期处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内,对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形成积极作用,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从心底里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责任感和国家复兴意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构建出区域性、主题性的校园文化特点,提升校园环境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价值。”新市完小校长张镇波表示:在非遗的传承保护过程中,必须强调内涵的真实性、形态的完整性,还要强调它跟当代社会的连接,活动形式要多样,力争做到“四个结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活动开展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非遗文化带进校园,引导孩子们感知、发现文化魅力,提升非遗可见度,让孩子们深深爱上了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同时也带动了家庭、社会等对非遗保护传承的进一步认识和参与。

(许芳 李盼)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