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赛活动 >> 体育竞技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可以是体育竞技淘汰机制下的"回收器"
来源:广州日报      2007-10-26 17:09:00
 
“我是什么系的……我也记不得了。”在说到自己所就读大学的院系时,羽毛球名将陈宏如是说。

  “我现在几年级,这个可能你要问教练。”跳水冠军张新华赛后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对自己到底读几年级,他自己也感到是个很“挠头”的问题。

  记者在本次大运会的采访中多次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有的运动员不知道自己学什么专业,有的运动员不知道自己读几年级。至于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大学学业,恐怕更多的运动员会表现出一脸茫然的样子。且不论这些大学生的真实身份,单说他们对学业如此生疏,就已经让人感到惊讶:大学生不该如此吧?

  这种局面的造成是和中国现行的运动员培养机制密切相关的,而这一机制也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于中国体育界。应该说,目前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更多地采用的还是一种“嫁接模式”,即让一批运动成绩突出、正处于运动生涯初、中期的选手进入高校进行深造,放低“高校门槛”也是无奈之举。但这至少告别了过去一味追求运动成绩而忽略运动员文化修养的“瘸腿”培养方式,打通了新的培养渠道,从制度上解决了“体教结合”可行性的问题,为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可能。

  其实,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生活窘迫的问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让从事体育竞技的选手不为竞技所拖累,让他们退役之后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中人,这是“体教结合”担负的重任。而解决中国竞技体育现存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缩小竞技体育“金字塔底”的基数,解放一大批在竞技体育中没有发展前途的选手,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教育轨道上;二是做大体育经济这块“蛋糕”,让这个市场足以消化退出竞技体育的选手。

  显而易见,教育在引导体育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教育可以被视为体育竞技淘汰机制下的“回收器”,以及为体育市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生产线”。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