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赛场变秀场各组前三名获奖选手演奏完美华章
|
来源:《青岛日报》 2009-10-31 11:52:00 |
|
方蕾:基本功要扎实
今年比赛少年组第二轮的曲目比以往有所变动,不再只强调技巧,而是开始强调艺术性,第三轮则是高难度的炫技。而选手们发挥得一个比一个过硬,尤其是第三轮的比赛,技术完整,对艺术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相当具有国际水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
不过,在这里需要提醒那些学琴的孩子们的是,如果想在舞台上真的达到完美,打好基础很重要。例如运弓,有的小选手就拉得不满或力度不足;例如对音准的追求,有的选手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其实无论曲目的深浅,都要学会聆听音准、注意节奏,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会在小提琴的世界里拥有完美。
童卫东:音乐教育观念在悄然转变
从此次比赛选手的表现来看,国内音乐教育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选手的演奏开始注重音乐性和旋律,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提高。许多选手都表现出了相当的才能。曾经沿袭自俄罗斯学派的注重技术的传统教学观念被打破,这对于拥有明显技术优势的中国学生而言,是个好消息。
目前,我们与国外音乐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中小学阶段。在德国,孩子在普通的中小学校就能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甚至可以得到专业音乐院校老师的辅导,而在国内,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只倚赖专业院校的附中附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因,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孩子课业负担重,音乐在他们的成长中并不像国外孩子那般自然和必需。
刘玉霞:青岛应选拔自己的好苗子
青岛的专业音乐教育起步较晚,生源也与北京、上海等地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本届比赛当中,我们有四名选手入围,填补了全国大赛21年没有青岛选手的“空白”,并且有两名选手挺进了第二轮的比赛,这是可喜的成绩,这也是青岛连续举办各项小提琴比赛给本地音乐事业所带来的提高。
现在青岛的孩子学琴的越来越多,今后,我们应该在本市的范围内也开展一些专业性的小提琴比赛,多选拔一些好苗子。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更加注重一些实践经验的传授,这样我们的选手才能更多地在一些重大赛事中崭露头角。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