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数学校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在此基础上,扬州市组织了全市文科综合调研测试。通过这次测试,暴露了前一阶段高三地理教与学的许多问题。下面本人就这些问题,并结合2001年地理高考要求,谈谈下一阶段的地理复习,仅供大家参考。 一、 本次测试反映出来的几个问题
1.基础不扎实。80分的地理试题几乎全部为基础知识,这是因为本次调研测试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以基础为主,但测试结果并不乐观,得分率很低,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基础很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基本概念不清,如“球面距离”,“经纬线与方向”;
(2)基本规律和原理不明,如“晨昏线线移动规律”,“水平衡原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夏季风强弱与锋面雨带移动规律”等。
(3)基本区域地理特征和差异不熟,如“台湾”和“东南亚”“美国”
2.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力不强,如第31题关于美国人口分布、工业扩散、农业带形成、农业发展评价问题,学生地理知识不熟,思路不清,文不对题,导致得分率极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地理基础知识不熟,二是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现象的方法不当,所以无从下手,瞎说一气。 3.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能力较差,如光照图的逻辑推理学生耗时太多,夏季风强弱对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影响表述不清等。
4. 技术性问题较多,如
(1)时间分配不合理,来不及答题。
(2)审题不清,如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应从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而不是“经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而不是“空间”分布特点,该地向日本输出的“能源资源”而不是“矿产资源”等等。
(3)对单科考试比较适应,对综合考试不适应,主要是缺少综合考试(合卷)的训练,造成学生答卷时的紧迫感,思维不活跃,慌乱,使本来会做的题目也答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