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语文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用法复习方法和应试策略
来源:中安网      2005-5-17 20:30:00
 
考试5月16日消息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取消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前的星号,这就预示着该考点正式列入了考试范围。为了使广大考生在对此考点的复习时收到更突出的效果,建议把握以下三条策略:

  一、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

  1.范围

  依据考纲规定,“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四种。依据现行高中课本第三册第94页的单元知识,“用法”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2.题型

  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例如①(1993年全国试题)在下列句子中,“走”字在用法上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2分)()

  A.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分析选D,D项的“走”字是使动用法,其它三句都是一般用法。

  例如②(2004年全国试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答案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分析该句“处”“就”后面分别省略了介词“于”、动词宾语“其(孟尝)”,翻译时必须将这些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考生在翻译时如果不能将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就要扣1分。

  二、精研高考试题,动态把握考点

  高考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查,都是放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进行的。为此,精研高考的典型试题,对于考生准确地把握该考点的设题方式和考查的难易程度,是大有裨益的。近年高考中的主观翻译题几乎覆盖了该考点范围内的11个小点,考生需特别留意:

  1.四种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例如(2004年全国试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分析该句中的“者……也”表判断,翻译时应译为判断动词“是”。

  ⑵被动句

  例如(2004年江苏试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分析该句中的“为……所”表被动,翻译时应译为表被动的介词“被”或“受”等。

  ⑶宾语前置

  例如(2004年福建试题)“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分析该句中的“何请”是一个宾语前置结构,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何”调到动词“请”之后,译为“请求什么”。

  ⑷成分省略

  如第一部分题型示例中的例②。

  2.七种词类活用

  ⑴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2004年广东试题)“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该句中的“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应译为“使……穷困”。

  ⑵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2002年上海试题)“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该句中的“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时应译为“以……为奇”(对……感到惊异)。

  ⑶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2004年湖南试题)“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分析该句中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应译为“闻名”。

  ⑷名词用作状语

  例如(2004年天津试题)“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分析该句中的“西”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时应译为“往西”。

  【答案与点拨】

  1.⑴官吏没有人把(如此严重的情况)禀告(君王),这就是处在上位的人怠慢残害百姓呀。(注意判断句式)

  ⑵您施行仁德的政策,这些百姓(就会)爱护自己的上官,为自己的上官效死了。(注意“死”的为动用法)

  2.⑴您恐怕是不喜欢士人吧?(注意固定结构“无乃……乎”的翻译)

  ⑵(他)根据别人的话才(派人)送给我粮食,他将来加罪给我也(一定)会根据别人的话,这就是我不愿接受的原因。(注意判断句式)

  3.⑴“杀人的人要被处死,伤人的人要受刑罚。”这是用来禁止(随便)杀人伤人的方法。(注意被动句式和判断句式)

  ⑵儿子,是每个人偏爱的;忍痛(杀掉)偏爱的人来施行大义,腹暾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注意判断句式)

  4.⑴士人的志向节操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注意互文现象)

  ⑵(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注意判断句式)

  5.⑴我的腰中围着千文钱,很重,因此落后。(注意“腰”“后”名词用作动词)

  ⑵你太愚蠢!太(被钱)蒙蔽了!人将要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注意固定结构“何以……为”的翻译)

■相关链接  
  • 生命体系识别调控过程研究仪式在北师大启动
  • 中国石油大学着力打造学术劲旅
  • 武汉部分大学推出本硕博连读班引起争议
  • 上海财经大学学子呼吁"保护母亲河"
  • 中南大学雷雨剧社获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
  • 同济大学上法院捍卫名誉
  • 百名学者聚武汉大学 研讨新时期党建
  • 新疆大学激发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热情
  • 富士通北京大学数据中心建设成功案例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