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杂谈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80后”文学还没有理论代言人
来源:检察日报     2008-2-23 16:12:00
 
2007年的文坛似乎可称做是“80后”年——80后作家加入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举办80后作家班等。有评论家说这表明80后作家正在汇入文坛主流。

  小笋:有意思的是,盘点一下2007年有影响力——指来自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我们看到的是诸如王朔的《我的千岁寒》、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格非的《山河入梦》、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林白的《致一九七五》、贾平凹的《高兴》、麦家的《风声》等等。这其中鲜见80后作家的作品。

  而且,文坛80后构成了一个奇怪的文化现象,它所带来的评论和争论往往与文学无关,更与文本无关。人们很难看到极有分量的80后作家作品的文学评论。更不要说认真讨论其作品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或者局限。人们只是将其当做文学现象或者说社会标本(甚至不是文学标本)来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社会特性。

 

  五十弦:我认为这是文学艺术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或者说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受众和传媒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越来越倾向外围,而忽视对本体的关注。这是文学艺术偶像化的一种表现,究其实,是商业化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在80后作家身上体现得尤其典型,80后作家群的被热捧是否可以标志着文学的偶像化时代来临?

  卜兵:过度商业化是造成对80后作家的关注重文化分析轻文本分析的原因之一。80后成为当代文坛的一支新军,成为当今文坛的一个焦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书商炒作新生代作家作品的一种策略。文学评论只是炒作的一个手段,一种工具。而文化分析比文本分析更容易引人关注,更能顺利实现炒作的目的。

  五十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评论界的断层,或者说是评论家的断代。80后有作家,但到目前,还没有来得及出现80后评论家,80后作品没有专业的理论代言人。相对作家来说,评论家需要更多的文艺理论专业素养和社会经验,养成需要更长的时间和积累。

  卜兵:过去的文艺理论能否适应80后作家的作品也是一个问题。文艺批评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批评范式。不同的理论范式和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80后的作品有自己的题材类型和写作模式,只有在相应的理论和文本分析范式形成后,才会出现批评的繁荣。

  五十弦: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代的作家和作品在对上一代的传承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断代的问题,但在80后作家尤为明显。这跟中国最近这30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变化相关。这30年涵盖80后作家们出生成长的所有时期。这也使得80后作家的作品很难引起大众的兴趣,其读者群局限性太大。

  小笋:确实,我周围就很少有人完整地阅读过他们的作品。但是,80后的作品发行量却让其他作家群难望其项背,也就是说,巨大的发行量覆盖在一个年龄范畴非常狭窄的读者群当中。到现在,80后作家中已经有迈入而立之年的了,他们的作品在题材上仍然过度关注自我,没有长大。尽管其文字水平已经到非常高的层次,但从阅读上仍然难以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80后群体的特征实际上是超年龄本身的一种时代特征。

  卜兵:这种内容和价值观上的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是与现代人的价值观和阅读口味相适应的。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虽然它现在还没有争取到足够的话语权,从年龄范畴上看还属于小众阅读,但我认为它会成为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抹不掉的环节。

  五十弦:文学如何发展难作定论,此后是否还存在大众阅读我认为还要存疑。但,文学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应该还是无法改变的,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改变的只是表现形式——80后作家对于自身的关注如能深刻下去也可以追溯出对人类命运的探究和对社会的思考。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