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提升校园橱窗的“魅力指数”
|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09-10-14 13:26:00 |
|
校园橱窗不应是“壁上看客”,而应充分发挥其身为校园主要教育设施的积极作用,使其在扮靓校园的同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试验田”和“助推器”。
小小的橱窗作为一所校园特有的热情又丰富的“面孔”,可以真实展现校园独特的个性倾向、文化品质、精彩内涵……可走进时下的一些学校,橱窗早已沦为“壁上看客”,习惯板着一副冷冷的面孔冷眼看着校园里的物是人非,原本“热情的面孔”已难觅踪影,任由自身的育人角色被疏忽、宣传功能被淡化、沟通渠道被堵塞等现象不断蔓延。 有的“读报橱窗”虽然形象设计端庄秀丽,顺应潮流,可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作为其“主要表情”的报纸却是半年前的,面对如此冷面冷心“冷摆设”,师生的阅读热情也只有被冰封的可能;有的“特色橱窗”里不论是师生的书画作品、手工制品,还是作业展、手抄报,虽然陈列十分讲究,可只要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学期始末的“面孔”原来是一样的,只不过多了一些无奈的灰尘而已,面对如此冷窗冻壁“冷布景”,任何一种校园特色都会平添一抹尴尬的色彩;有的“校务公开橱窗”内容也丰富,数字也翔实,可明明早已到了“10月”,公示的时期却依然为“1月”,不禁会猜想,是不是哪个学生太淘气,偷偷将“1”后面的“0”抠掉了…… 一些橱窗就这样像雾像雨又像风,在沦为校园“壁上看客”的同时,悄然充当着“迎检窗”、“装饰橱”、“忽悠窗”,并已成为大家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自然现象”,而这已经远远背离了其自身的育人定位。校园橱窗不应是“壁上看客”,而应充分发挥其身为校园主要教育设施的积极作用,以自身特有的“优美身姿”扮靓校园的同时,还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试验田”和“助推器”。 其一,作为聚焦校内外生活的窗口,橱窗必须具备“热力四射”的主角风范。这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形式设计不断创新、图文搭配风格时常变换、更新频率周期逐步合理等方式拉高“魅力指数”,更需借助或夸张、或庄重、或俏皮、或清新的内容变换,不断提升“传情效果”。不管是帮助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橱窗”,还是可以帮助师生们感受到沸腾的校内外生活脉搏的诸如开学典礼、运动会、文艺会演、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各种专题报告会等各类“主题橱窗”,亦或是传播科技新知识、讴歌科技新成就、展示科技新成果的“科技橱窗”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吸引住师生的眼球,帮助他们在接触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的同时,又可以一览“家事、国事、天下事”。 其二,作为规范师生言行的明镜,橱窗必须具备“外冷内热”的自主意识。这不仅要通过提高橱窗反映问题的即时性、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处理冲突的合理性等手段树立“信任高度”,也需循序渐进地通过提高规范强度、变换警示语言、丰富沟通形式和渠道等展示机制强化“约束效力”,更要通过丰富“自揭家丑”、“鼓励挑刺”、“倡导建言”等具体展示方式,不断提升“规范效果”。只有这样,不管是散落在花坛旁的名言、警句的格言牌,还是伫立在显著位置的“校务公开栏”,亦或是楼道旁的廉洁教育、常规教育等主题橱窗……才可能真正感染师生,并有可能使其从中获得教益。 其三,作为激励师生进取的旗帜,橱窗必须具备“热情洋溢”的导师气质。一方面要通过丰富橱窗的展示内容、展评个性、表彰倾向等手段扩大激励的范围。橱窗的目光紧盯着诸如书画赛、电脑创新赛、摄影赛、演讲赛等各种主题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使师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可以得到及时展示,从而使其可以真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橱窗应该是校园各种“伟大”人物和事件的荣誉展台,从而提升激励的效果。从优秀获奖者、重大事件的参与者、优秀群体成员,到优秀干部、学科尖兵、进步生,再到文艺表演者、各类报刊的小作者、运动会夺魁人……把师生的优秀表现尽收校园橱窗之内,既可以向见贤思齐的师生发出召唤,更可以激发其“渴望伟大”的冲动和欲望。 校园橱窗不应是“壁上看客”,其“良辰好景”必须坚决杜绝“虚设”。既然拥有“千种风情”,相信校园橱窗一定会“知音满园”,拥趸无数。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