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剪影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材无用成学生负担?大学校园掀起一股"借书潮"
来源:信息时报     2010-2-23 13:52:00
 
  还未开学,广州一些大学校园里已掀起一股“借书潮”,低年级的学子们纷纷对新学期将至的教科书实行“不买”政策,提前东奔西跑借书,除了为省下那两三百块的教材费外,“教材越来越没用了”也是一大原因。甚至出现大一新生寒假先借大三书,一借无回头丢书频发的现象,为此,有高校已开始筹划全校教材回收活动。

    千元教材“若等闲”?

    记者采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发现,虽正值假期,但不少低年级学生已在向师兄师姐“抢借”教材。仲恺农校生物系大三学生小新告诉记者:“我们班所有同学都已被师弟师妹借去了教材。”这其实是因为不少同学认为受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材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而且价格逐年上升,也成为学生不小的负担。

    同学们主要是借高等数学、马克思概论等公共基础课的教材,因为这些课程都是与专业关系不大、容易过关,不少学生觉得这些课考试及格就行了,考完试后教材就用不着了,所以没有必要买。“专业课程的教程都比较贵,每本少则三四十元,多则五六十元,一年下来光买教材就要花近千块,但一考完试我们谁会再翻看啊,都成废纸了!还不如借好了!”仲恺大三学生小秋说。

    还有不少学生坦言,一些教材本身就形同虚设,就算没有教材也能应付考试。如仲恺的大二生物系的小伍等几位同学反映,每学期发下的四本大学英语教材中有两本是在课堂上使用的,其他两本是基本用不上的,只是到了期末考试时老师会说部分试题会在那两本中出,同学们才会看看。许多新生在购全这些教材但又用不上后都大呼“上当”。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同学表示:“老师上课都用多媒体,很多教材到我们期末考前才翻,而且记下多媒体上的重点整个课程就能掌握了!”还有不少学生总结出经验:“老师给的习题肯定会有部分是试题,掌握好习题考试必定能通过,还买书来干什么?”

    大一就借大三书

    全校回收解需求


    但是,每位师兄师姐手中同样的教材只有一本,而借书的需求却在增长,这不免引起乱象连连。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材,因为部分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本身也没有买教材。在紧缺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捷足先登”者能提前借到,“姗姗来迟”者愿望落空的情况。华农大一新生小美甚至告诉记者:“我现在就开始借大三才用得上的教材,有师兄师姐介绍经验:这个学期就要先借下学期的教材啦,因为‘货源’太紧了!”记者发现,此种情况在高校中并非少数,更多借不到教材的师弟师妹则将教材拿去复印,比买教材至少节省了一半的花费。还有一些学生在顺便也把师兄师姐的复习资料“借”走了,“复习资料对于考题的命中率比教材更高,这样整个学期就高枕无忧啦!”

    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助理班主任或自己所在社团或学生会、团总支等学生组织里的师兄师姐借教材,而一个师兄师姐只有一本教材,因此形成了“多层中介”的借书关系,即是向师兄师姐的舍友或同学借教材。这样导致被借人的教材“有借无还”或“张冠李戴”,就是还回来的教材并不是自己借出去的教材。借书者也忘记自己借的是谁的书,有的借书者甚至把借来的教材弄丢了,让当“中介”的师兄师姐很难堪。

    在这种乱状下,仲恺农校使出妙招,到学期初举行“学长的火炬”旧书回收活动,摆摊回收全校同学的教科书,赠送给有需要的师弟师妹,该活动颇受学子的欢迎。

    不过,不少高校教师仍是对学生的“教材无用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虽然教学手段比过去多样化了,但教学仍是以依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为本,掌握了教材才能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其中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李老师表示:“知识是无价之宝,专业课程的教材应该自行购买,因为毕业参加工作后可能还用得上场。”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