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心理健康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新疆不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
来源:天山网      2009-5-26 9:06:00
 

大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新疆不少高校已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国内外时而发生的校园突发事件,面对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新疆高校该如何应对?高校危机事件带来了哪些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今天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让我们一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新疆的大学生们……

    两成新生有“心病”

    “从初二开始,我就幻想杀掉那些曾经对不起我的人,这个念头已经折磨了我6年,现在我干什么都不能集中精力,我活得很痛苦,谁能拯救我!” 5月19日,首府乌鲁木齐某高校大二学生王司民向乌鲁木齐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发出一封求助邮件。

    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25%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22.5%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心理疾病!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中,16%—25.4%的有心理障碍,大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2008年被称为全国高校学生心理极端问题高发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学生极端问题63起。截至今年3月10日,又发生极端问题7起。

    一项针对新疆7所高校3000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1.6%。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近20%。”这是2008年新疆各高校新生入学心理筛查的结果。

    20%!一个看上去不高的比例,但乘以新疆高校学生的总人数,就成了一个可怕的数字。

    可怕的“杀念”

    “那个不守信用的死女人,下次让我碰上,一定要杀了她!”5月22日清晨,首府乌鲁木齐阴霾的天空没有一丝阳光。想到那个违约的房东,王司民又恨恨地骂了起来。

    一天前,由于原来的房东临时要涨房租,王司民与一同在外租房的一个同学不得已又搬回了学校。房东刻薄的话语,使得恨意在他的心里疯狂地滋长着。“要不是被拉住,我当时就宰了那个不守信用的老女人!”

    王司民是新疆一所高校大二的学生,自上初二至今的6年里,“杀人”的念头,似乎从没有在他的脑海里停止过。生活中任何一件“不公平”的事,就会让他那根“想杀人”的神经再度绷紧。

    三天前,王司民曾因“极度的痛苦”向首府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发出一封求助邮件。

    邮件里,他向咨询师讲述了自己从小被人“欺负”的经历:同学看不起我,父母的拳头永远比笑脸多,奶奶见了他就像是见了瘟神……

    “这些仇恨我一直没法忘记,我一直在幻想杀掉那些可恨的人。这么多年了,我没有一天能静下心来读书,每天都在想怎么去杀人,每次想到那些‘手刃仇人’的画面,我的心就会狂跳,因此导致了严重的早搏。”

    由于对现在就读的这所高校不满意,王司民一直希望于通过考研去内地更好的高校。然而,由于摆脱不了想杀人的困扰,他一直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几乎痛不欲生。

    “我无法想象考不上研究生的后果,现在我该怎么办?”

    与王司民不同,就读于首府某高校大四的吴佳娜,每天脑海里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迅速终结”自己。

    谁也不会想到,有着漂亮、时尚外表,优越感极强的她,却活得这样“绝望和无助”。

    进入大学以来,就读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吴佳娜没有一天感受到快乐。 “现在学的专业是高考调剂过来的,就业面很窄,将来就业我拿什么和别人竞争?”进入大四以来,这样的苦恼与目俱增。

    吴佳娜不喜欢自己就读的专业,甚至达到了“厌恶”的程度。

    大四的第一学年,她曾有过两个月在酒店的实习经历,每天学习叠被子、铺床这些伺候人的活儿。两个月下来,自尊心极强的她几乎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

    “父母就我这么一个女儿,以后混得不好,怎么面对他们!”

    心烦了无处倾诉

    心理暗流在大学校园里四处涌动,却似乎无宣泄之处。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却极其有限。

    5月21日下午16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证券班大一学生马妮娜和市场营销班大一学生许静,准时来到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咨询活动现场,但结果却让她们有些失望,“交谈了半个多小时,感觉什么问题都没解决,就被匆匆打发了……”

    “除了老师专业水平有限外,觉得学校的宣传也不够,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今天的活动。”马妮娜坦言,同学们有了心理困惑后大都会找好友倾诉,很少有人会想到去学校咨询室。

    “我想象不出如何向学校的老师说自己的事”,王司民从来没想过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压力实在太大的时候,我更习惯找个好友说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高校男生连找人倾诉的习惯都没有,他们绝大多数选择了“自己熬过去”。“我常常感叹新疆之大,却找不到一个能大喊一声的地方。难受的时候,我就去操场跑步,一圈接着一圈。”一位大学生说。

    据悉,心理咨询目前之所以没有被学生广泛接受,一是因为尚未适应,二是因为目前提供心理咨询的人员不够专业。

    记者从首府各大高校了解到,高校心理咨询室大多只有两三个专职人员,其余的都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这种状况令已经具有判断能力和价值评判标准的大学生们对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深表怀疑。“面对只是手持证书而没有任何经验,或者根本没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我们宁愿选择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自我调适。”一位大学生说。

    新疆财经学院心理学硕士赵东云认为,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区别,心理问题不是通过简单说教或鼓励就能解决的。

    据悉,从2003年起,国家才开始有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在新疆高校中只有新疆师范大学设有心理学专业,在大多数高校,心理学相关专业只是选修课程。目前,全疆只有两人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新疆心理学科起步较低、高层专业人才缺乏,心理学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目前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只能说是在空白中起步。”高明学表示。

    心理疏导机制亟待完善

    “要么举起凶器杀人,要么毫无惧色地自杀,从普通大学生到博士生……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负面新闻见诸报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让我们揪心。”近日,内地一家媒体评论文章如是评价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中,16%-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大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四大最为突出的“心病”。

    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40%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各不相同,一年级主要是新生适应问题,二、三年级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恋爱、学业压力过大等;四年级主要是就业与升学问题。”

    乌鲁木齐熙康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明学认为,和别的群体相比较,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数量在上升。尽管多位接受采访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般严重,但他们也疾呼,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亟待完善。

    让学生远离成长的烦恼

    5月21日下午7时30分,马妮娜和许静准时来到该院大学生心理志愿者的培训现场。和之前的现场咨询一样,这也是该校大学生心理拓展月的一项内容。

    作为该校心理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马妮娜和许静已经是第五次参加培训了。在学校,像她们这样的志愿者,共有五六百名,“每个班有30%的同学加入”。在入校的半年时间里, “学校对学生心理很重视,同学们的观念改变看得见”是两位大一学生最切实的感受。

    除了现场咨询、组织培训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志愿者观看心理电影等,这让马妮娜和许静都感觉“受益匪浅”——“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多,做了志愿者,我们首先能增强自身保护意识,然后还能提前去帮助别人。”

    该校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人邹亮介绍,目前新疆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学生也已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

    据了解,目前新疆多数高校都初步建立了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在各系设立了心理辅导员,班级设立了心理互助员,学校还划拨了专项经费对各类专兼职人员进行专业训练。与此同步,咨询人数也在增长——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一年接待150人次;新疆医科大学接待总数达到1000余人次。

    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部分人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困扰,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这是很自然的事。现在,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各高校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正在得到广泛及时的咨询与治疗。

    新疆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吐尔逊娜依告诉记者,由于今年特殊的经济及就业形势,该院特别开设了毕业生“就业门诊”。每天都有1名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坐诊”,已经有近百名毕业生接受“就业诊断”。

    5月中旬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先后在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启动。

    近年来,新疆大多数高校都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大学生参加心理测试的测试率达到99.9%。各高校还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以预防大学生因不良适应问题等应激源引起的心理危机事件。

    “目前新疆不少高校和心理学专家已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做出了一些可贵的实践和探索,这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不再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高明学认为,“为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教育部门应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不仅是高等教育,还应从中小学开始预防。中学时代学业压力一定程度上让心理问题处于被压制的‘潜伏期’,致使不少学生进入高校后不能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再加上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导致重度心理问题的暴发。如果能尽早做好预防和及时干预,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月23日,鼓足勇气的吴佳娜,第一次来到了所在高校举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义务咨询活动现场。

    除了就业困惑,吴佳娜还向咨询师讲述了父母离异再婚后,自己身处两个家的落寞和孤独。“两边的痛苦和快乐,我都不能告诉对方,就像一个双面人。我小心翼翼挣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不知自己的心该安放在何处?”

    由于现场时间有限,咨询师主动向吴佳娜发出了“另找时间好好聊聊”的邀请,看着老师脸上真诚的微笑,吴佳娜第一次发自内心地笑了!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