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
来源: 2008-4-29 9:53:00 |
|
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个人待人接物、处世办事的过程表现出来。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能正确反映事物,有正常人所具有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兴趣广泛,有正当的兴趣爱好,充满好奇,有追求的决心和勇气;情感丰富,情绪稳定、积极,且能恰当地表达,有健康的情感生活;乐于交往,适应环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志坚强等。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边远山区城镇的富余劳力及农村青壮年夫妇大部分外出打工,学龄青少年儿童因不能跟随父母外出就读只好留守在家,因此,在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留守家庭的学生特别多。留守学生的“养教分离”特点使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情绪稳定性、积极性方面,情绪的表达方面,与人交往等人际关系方面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学习和身心发展,如不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正确引导学生发展,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就显得尤其重要。 留守学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所有的一般心理外,还因为他们自己的特点,造成了特殊的心理与行为: 1、留守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养教分离”。父母爱的缺失,成长过程中太早独立,性格形成过程缺乏应有的健康引导。父母为了生活,在小孩很小时就开始双双外出打工,因工作劳累及经济原因与家庭联系也比较少,长时间没法与孩子见面,大部分留守学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一部分是独自生活。 2、留守学生有较大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放松学习,不交作业、迟到旷课。学校现实行五天工作制,周六、日的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孩子有比较大的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及时间,课外生活上自由度较大,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中,是非判断能力、自制力不足的孩子极易受不良影视作品、文字信息和游戏影响,缺少应有的监护,留恋于网吧或其他娱乐场所,并通过其中的活动获得不科学的情感、情绪的体验,每周五天的学校教育显得力不从心,教育的效果远不如人意。 3、留守学生在经济上自由度较大,容易造成挥霍习惯。部分父母不懂得如何体现对孩子的牵挂与爱,觉得不在孩子身边亏待了孩子,尽量在金钱上满足孩子的作为一种补偿,造成学生在钱财支配在有较大的自由,容易养成挥霍浪费不良习惯。 4、留守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心理学上自卑心理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经历过不幸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留守学生还有可怕的惧怕心理,不容忽视的妒嫉心理,失控的好奇心与消极的模仿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 以上所述留守家庭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具有敏感的神经,有更强的攻击行为,有较强的违法犯罪倾向。如果不注意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有一部分人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有必要针对这类型家庭学生进行心理研究,正确引导他们安全渡过一生中最危险的年龄。 积极预防学生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党和国家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非常重视的,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明确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不良行为的预防、矫治等等。所以我们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有法可依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虽然留守学生真正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不多,但在边远山区中这样的留守学生比较多,教育的难度较大,潜在的不稳定的因素太多,只有使他们也健康成长,我们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学校、社区、家庭、司法各自承担起应有的法律责任,对学生进行适当和必要的关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发展观、价值观对预防他们违法犯罪可以起到较大的作用。 1、学校是学生重要的健康成长地。相对来说,学校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是孩子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学校是一个安全之地,老师是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和信赖的人,这就为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作为学校来说,针对学生心理,着重从平等、关爱这些方面来呵护他们充满戒备的敏感而又脆弱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弱化留守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区别,让他们感受到与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学校和老师有归属感、安全感。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消除他们与其他同学的隔阂,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在活动中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解决困难,并在其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甚至可以有意识安排他们负责组织其中的一些活动项目,由其他同学协助完成,减轻他们的自卑心理负担,感到被重视,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到他们并不孤单,同时还从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礼让和宽容。老师通过对他们家庭走访了解和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学校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及时对他们进行个别心理辅导,避免他们产生心理障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到他们这个群体,多一些引导,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指引方向。此外,还要与社区、公安司法部门主动联系,相互配合,积极营造建立健康心理所需要的立体空间。 2、社区应该承担自身的责任,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社区对区内的情况应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但不能对他们有任何歧视,反而对他们给予关注,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多为他们做一点事,最起码也要使他们感到社区也在关注他们的成长,感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其实这些人的稳定也会带来社区的安宁,减轻社区工作的难度,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司法部门义不容辞还社区、学校一个安定的、文明的环境。清理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社会公害。在社区、学校大力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宣示法律维护正义、合法行为的决心与威力;及时清理在学校周边的“三厅一室”,及时处理发生在学校周边的各种案件。让这些学生感到安全有序,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4、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家长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懂得孩子所需,父母不在身边但应该让父母的爱留在孩子身边。父母为生活别乡离井,实为无奈,但工作劳累不是为了别的,是为生活好一点,可是,如果孩子违法犯罪了,则将是一辈子后悔的事。曾有一个孩子的父亲对我说:我外出打了几年工,现在有钱了,可孩子变坏了,再多的钱也没用了,我现在的钱是用孩子的将来赌来的,不值!因此,作为父母在外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把爱捎回去,一封信、一个电话、生日的一句问候与祝福就能让他们感到爱在身边。休息在家的时候与孩子多坐一会,与孩子出去走一走,多聆听几句孩子的讲述,多几句中肯的赞扬话语,不必在乎给了孩子多少钱、多少衣服,孩子需要的不单只是物质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想办法把爱留在孩子身边,这是孩子们进步的动力,也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5、发挥关工委,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的作用。用他们满腔的热情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通过聘请他们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通过开展“老少共建、老少共乐”活动,发挥其教育作用;在建立和强化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上,发挥他们的组织协调作用。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主人,正如康有为所言:少年强则国家强。关心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成为富有爱心、正义、坚强、自信、积极的新一代。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