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称呼有行政职务的教师为“主任”、“处长”、“书记”等。即使是同学之间,“班长”、“主席”、“部长”也取代了“同学”、“师兄”、“师姐”……
不少人认为,学校称呼“官衔化”会对原本单纯的师生、同学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不过,也有人认为,大学校园里互称官衔可以让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没有必要加以阻止。
校园称呼“官味”越来越浓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除了学校领导外,几乎每个高校都有为数不少的处长、院长等中层干部。此外,各个学院下面还有大量的系主任、办公室主任、学生办主任、实验室主任等,而大部分担任这些行政职务的都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不少还是具有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学骨干。这些老师开始担任行政职务后都成了领导,学生对他们的称呼也从“老师”转变成了“院长”、“主任”、“处长”……
不仅对老师的称呼发生改变,不少同学之间也开始互称“主席”、“部长”。目前高校中除了校、院、系各级学生会以外,还有各级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组织,每个部门又设立部长、副部长若干名。此外,每个班级还设立了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就连学生寝室里也设有楼层长、寝室长。
浙江林学院外语专业的大二学生贾洁雯说:“大一刚入校,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很亲密。后来不少同学开始担任学校、学院的学生干部,很多同学就开始叫他们‘部长’什么的,感觉同学之间有了距离。再后来我自己也开始担任社团的一个领导,低年级同学也开始叫我部长,现在叫的人多了,我也就适应了。”
浙江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商意盈说:“以前我到学校行政部门去汇报工作、审批活动,不管他们职务大小都叫‘老师’,感觉很亲切。但是后来经过高年级学生的‘指导’,说称呼人家官衔办事更方便,我也就开始称这些老师为‘主任’、‘处长’了。”
针对校园称呼官衔化的现象,浙江林学院团委向全体大学生发出倡议:“在校园里,大家还是互相称呼老师、同学比较好”;“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纯洁”。
称呼职务为适应社会?
提出倡议的学生认为,职务称呼“入侵”校园后,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称呼,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开始产生了影响,不利于营造大学校园里和谐的校园文化。
对于这项倡议,浙江林学院团委老师王康表示支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等同社会上的其他关系,不能简单地看作管理被管理、或上下级的关系。”他说,“我认为这项建议对净化校园文化,保持校园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纯洁关系有积极意义,值得鼓励。”
不过,也有人认为,校园改不改称呼其实无所谓。他们表示,校园称呼“官衔化”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对于他们将来就业并非没有好处。
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蒋烽认为,提早适应以职务称呼对方的规矩未必是坏事。“不就是一个称呼吗?我觉得称呼对方职位,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蒋烽说,“而且,全社会都已经形成这样的氛围,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肯定也会用职称称呼上司、老总。这一点不仅是人际交往中的惯例,对于人与人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也是有用的。我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开始学习称呼对方官衔,有利于今后更快地融入社会。”
有学生认为,社交有很多学问,怎么称呼对方也是很有讲究的,以职务称呼对方、尤其是称呼职务比较高的对象,往往会显得更加尊重和严肃,会起到促进交流的作用。
浙江林学院学生社团干部张玲玲说:“虽然大学里师生、同学之间称呼职务可能会显得不够亲切,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尤其是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高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并学会称呼的礼仪,应该是利大于弊的。另外,在校园里以职务称呼领导和学生干部,也是顺应社会潮流。”
对于这项倡议,不少学生表示支持。贾洁雯认为,在学校里就学得“官僚化”不太好,容易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破坏掉,“现在有同学倡议恢复原来的称呼,我举双手赞成”。
专家:官本位思想是根源
针对学生之间的这场讨论,专家和教育界的人士普遍认为,校园称呼“官衔化”其实是中国人多年来官本位思想的体现,并不值得提倡。在校园里,大家还是互称“老师”、“同学”比较好。
浙江林学院团委副书记蔡永华多年从事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他认为,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最多的群体,起着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虽然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称呼职务、尤其是官职的风气,但这并非就是正确的社会导向,
“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朝代普遍存在的‘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正确的或者说是主流的,”蔡永华说,“作为大学生,还是应该积极倡导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只有在校园里做到这些,他们离开学院以后,才能更好的引导社会风气,促进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浙江林学院的王长金教授一直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特别强调的是伦理关系,具体地说就是上下级关系和平等关系,所以只要互相能够接受,无论怎么称呼都是一样的,”王教授认为,“一般来说,官职的称呼是在工作时使用,但由于中国的官本位文化对国人的影响较深,致使很多人把工作上的关系也带到了生活中去。”
王教授认为,校园称呼“官衔化”有助于适应社会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学校的体制和社会上的公务员体制、单位的上下级关系不同。
浙江林学院学生处副处长马小辉说:“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有称呼对方官职有利于自己就业的想法,根源是他们把在家庭、社会中的一些看法带到了学校,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事实上,现在的用人单位都是很人性化的,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很多单位的理念可能恰恰和同学们的想法相反,这也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