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情感地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159753陈一舟:SNS让我更关注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08-6-4 9:30:00
 
        “听说,一个日本公司投资4.3亿美元给千橡互动集团。大 “听说,一个日本公司投资4.3亿美元给千橡互动集团。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日本人掌握。”近来,这样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在小部分高校学生中流传着。尽管听起来很无稽,但也着实让陈一舟感到很头疼、很无奈。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竞争太激烈,竞争对手已经不择手段,不惜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来获得心理平衡,我不知道散布这样消息的人的居心。我只能说,一个简单的投资行为被复杂化了。”陈一舟显得很无奈。

  “一切的疑问都是源于一个所谓的‘不合理’。所有人都认为千橡的融资作价能达到近十亿美元之高,超出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值,软银一定是另有企图。其实美国的FaceBook早已经价值150亿美元,而千橡相当于它的不到8%。可是千橡产品线更齐全,MOP、网游、DoNews都是成熟业务,且有成长空间。财务风险低,校内网的人数在SNS里一家独大,拥有相当强的规模化竞争壁垒,所以才会被资本市场看好。这样看起来好像就没什么不合理了。”陈一舟说。

  确实,软银有自己的理由,陈一舟也有自信的资本。面对来自各方不利的传言,陈一舟好像并不十分关注。其实,目前最能牵动陈一舟的是怎么把校内网做成独大的SNS。而业界所关心的是陈一舟的校内网

  ●SNS出现“一窝蜂”现象2006年以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些围绕社交网络(SNS)的新鲜传说,直到2007年底,微软以2.4亿美元的代价获得Facebook仅仅1.6%股份,按此估值,整个Facebook的市值已经超过150亿美元。而在此之前,Facebook的估值也不过仅仅是传媒巨头维亚康姆给出的7.5亿美元和雅虎给出的16亿美元。此后不久,Facebook平台上最大的Widget应用提供商Slide获得了5500万美元投资,由此令这家几乎毫无收入的公司得到了5亿美元以上的估值,也让人们看到了Facebook的平台化统治下一代互联网世界的潜力价值。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Google副总裁谢莉尔·桑德伯格会跳槽加盟Facebook。

  当Facebook被微软肯定的同时,中国的SNS也同样得到了肯定。

  今年4月,日本软银公司4亿美元融资千橡互动集团,获得35%股份。这个由日本媒体首度披露出来的消息让在中国沉默了2年的SNS再度沸腾。此融资案例金额之大,作价之高,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然而,这种沸腾中掺杂的更多的却是蜂拥而上者们无知的冲动。

  “就像两年前Youtube被Google收购之后,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小互联网公司都在拼视频一样,现在,‘一窝蜂’现象又再次出现了。”某IT人士调侃地说。“我周围的朋友已经开始一窝蜂地去做SNS网站了。纷纷模仿Facebook,或者模仿校内网(www.xiaonei.com)。在短短的2个月里就收到了几十个SNS网站的邀请注册信。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大多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创新和特色,完全没有领悟SNS的本质和核心价值。即便如此,他们也坚信至少SNS模式可以比博客更有发展潜力和市场,更能胜任和符合网民的需求特点。”

  ●陈一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专注

  “一窝蜂”现象是因为他们看到了Facebook,看到了校内网的成功。看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看到了“吸金真经”。

  而陈一舟看到的却是校内网有可能会成为千年橡树的主干,成为未来互联网世界颠覆性的统治平台。为了千橡,陈一舟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专注。在外人眼里,陈一舟似乎并不是一个专注的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成功的人以及打造成功的企业。虽然,陈一舟也曾经遗憾地表示,对于当初的ChinaRen应该再坚持一下。但是,世事难料,谁又能知道当初的坚持是否一定会有比现在更好的结果。

  在同行眼里,陈一舟不算是个专注的人。跳跃的思维方式让他也曾做过颇具跳跃性的选择。

  但是最终,他成功了,经过了多次的跳跃和尝试,历经了无数的不靠谱和失败,千橡最终抓住了社交网络这个大得让人瞠目的“巨无霸”应用。这个号称“未来互联网的统治性平台”终于让陈一舟定下心来,并且完全投入地倾情奉献了。陈也开始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做校内网做社交网络是他和千橡集团的战略抉择,在这条路上他将义无反顾。如果说当年创立的ChinaRen是被感性的互联网寒流冲下擂台,那今天的校内网则是梦想在SNS时代理性的东山再起。

  作为和张朝阳、马化腾、丁磊同一时代的网络名人,陈一舟欣然接受着

  “中国SNS鼻祖”这一称谓。2004年2月,Zuckerberg在哈佛大学的寝室里创建Facebook网站,当时的内容仅仅是在几个朋友间分享以往考试的题库,而1999年陈一舟的ChinaRen已经提供了更为复杂的校友录功能。或许是ChinaRen的壮志未酬和Facebook的融资神话,让这位“中国SNS鼻祖”对校内网寄予了常人尚难以参透的巨大希望。

  ●SNS的战斗刚刚打响

  作为“鼻祖”,陈一舟曾经说过一句话,国内的SNS战斗已经由校内网的一家独大而结束了。如此“豪气冲天”的言论自然引来了业内众多的质疑。对此,陈一舟对记者说:“SNS的圈地战斗事实上已经尘埃落定,平台化导致了聚合的规模效应,从而也形成了再入者的很高的门槛。但接下来仍然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也不排除形成一些垂直的应用,但是规模会差很多量级。其实现在说什么都有人不服不平衡,其实说什么也并不重要,关键还要看后面的仗怎么打!我们有信心!”

  数年前曾在大学校园中拥有众多“粉丝”的陈一舟,在SNS的大潮下,具有将校内网演绎成具有“中国特色”的Facebook的实力吗?

  “校内网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开拓早。趁着早期的黄金阶段实现的聚拢能力越强,价值就越大。资金反而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我相信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具备融资的天分,别人也一样有这样的能力。”陈一舟说。

  “从现在的形式来看,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我一点都没有太乐观的心境。在一条还不能被称为‘路’的土地上,所有的人都在摸索。唯一的区别在于体力强的人摸索的时间会更充裕而已。”陈一舟的语气很淡定,却又透出不可阻挡的坚毅。

  ●比起变现,黏稠度更重要

  对于校内网引入了白领人群的决定,业内褒贬不一。

  “一年半以前,Facebook也因为流量的停滞不前而决定从大学生市场外延到白领和高中人群。开放之初,曾有人担忧开放后Facebook将会失去特色,纯洁、真实的校园氛围会遭到破坏。一年多过去了,事实证明,Facebook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通过把用户限制在不同的网络,让大学生就是大学生,工作人士就是工作人士,地区性网络用户就是地区性网络用户,实现了网站的纯净性,让现实里的关系在网络上各有所属。数据证明,Facebook的开放API让他实现了最大的规模效应,实现了平台化,最近还有文章指出,35岁以上人群发现了Facebook作为商业工具的潜力,Facebook越来越受到35岁以上人士欢迎。”陈一舟说。

  “我们的跟随同样获益了。现在校内网的白领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靠SNS人传人的带动力量,每日新增好几万人,这个数字已经很激励我了。等到9月份,随着300万大学生的毕业,涌入白领行列,又会为我们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陈一舟很高兴。

  除了数量,粘度成为陈一舟现阶段“难啃的骨头”。陈一舟现在的签名档已经改成:“首席黏稠度工程师”。

  “我现在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提高校内网的黏稠度。当我知道很多用户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由刷牙改为上校内的时候,我真的很有满足感。”陈一舟说。

  校内网所提供的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情感,一种介于0和1之间的关系。不像其他通讯工具那样要么是0,要么是1.85%的真实用户信息也使得校内网的价值爆棚。此次软银投资看中的就是真实信息所带来的电脑互联网和手机无线互联网对接时的无缝对接。

  至于盈利和变现这两个最实际的问题,陈一舟却表现得一点不着急。“我并不担心变现的问题。搜索引擎刚开始也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腾讯也是苦苦挣扎了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巨大规模盈利。所以,我坚信,只要有流量,而且流量保证长期存在,变现方式是迟早的事。重要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停止做大做强的脚步。千橡集团整体一直是盈利的正向循环状态,校内网自身的广告收入今年也是上亿的盘子。”

  但是,对于中国SNS的发展,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聊天室、BBS在90年代是何等热闹?而在新鲜过后,缺少信息和话题,为交互而交互的两种交互方式开始没落;此后博客、播客粉墨登场,而这在很长时间内都只是少数Geek的宠儿……谁能保证SNS就一定会成为标配?

  在这条时间之河中如何航行,还需要摸索。开辟SNS的路需要的不只是充足的弹药,面对险滩时的丰富经验与智慧决断,决定了伟大的航程将由谁来完成。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