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情感地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民族情感VS资本规则 民族品牌沦陷“并购门”
来源:《南方企业家》      2008-11-12 10:44:00
 
   7月22日,历时近3年的凯雷收购徐工案以凯雷的放弃告终:徐工终于没被卖掉。本以为外资收购会因此收敛些许,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宝、汇源被外资全额收购。
 
    眼看一个又一个民族品牌被外资玩弄于股掌之间,寄望民族品牌能自立自强的国人愤起声讨,“并购门”又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

  外资再掀并购大幕

    “并购门”的主角,是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但“并购门”的导火线,或者说揭开“并购门”大幕的,却是强生收购大宝案。

    2008年7月30日,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收购大宝,获得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并完成了必要的收购程序。历时近两年的强生收购大宝案终于尘埃落定。至此,除上海家化旗下品牌外,我国民族日化品牌几乎全军覆没。“大宝啊,天天见”,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留给我们的只余唏嘘。

    就在大宝被强生收购的消息仍让我们痛心时,更大的冲击袭来。2008年9月3日,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联合宣布,可口可乐旗下子公司提出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

    这是一笔惊天交易,因为交易的双方是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与全球最大的饮料企业。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项成功的交易。但是,在大宝刚被强生收购、民众正在反思民族企业与民族品牌应该如何发展的节骨眼上,这一场看似合乎法规、纯商业的跨国企业并购案无疑会掀起轩然大波。

    9月3日,并购消息刚宣布,网络上关于汇源老总朱新礼为套现出卖民族品牌、集团大规模裁员等传言就铺天盖地。借助最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民众的反对声音以原子裂变级速度迅猛地扩散着。9月4日,某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八成网民反对该项并购案。

    9月8日,汇源员工惊曝,在汇源果汁宣布被可口可乐收购前一个月,汇源果汁内部已经进行了一次裁员。这个消息让已经被网友指责践踏民族品牌的朱新礼再遭“千夫所指”。

    9月9日,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对“汇源”这个品牌将会保留并进一步发展。但认为朱新礼涉嫌消灭民族支柱企业的声音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0月7日,正当该并购案由于可能涉及中国8月1日出台的《反垄断法》相关内容而进入反垄断审查阶段时,又传来了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企业日本日清欲收购白家粉丝的消息。看来,并购风波还要持续很久。

  果汁市场的品牌博弈

    中国果汁饮料的人均年消费量不到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40,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看中的不只是汇源在中国饮料行业的特殊地位,更是汇源背后那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果汁市场发展前景。
   
    目前的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3股竞争力量:一是台湾背景的企业统一和康师傅,以包装的创新和口味取胜;二是汇源、娃哈哈等国内知名企业;三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跨国公司。其中,汇源是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被看作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消费者中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额达到了26.56亿元,占据国内果汁市场的领导地位,而且在“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这两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2.6%和39.6%,果汁饮料市场占有率为20%。

    反观可口可乐,近年推出了一系列非汽水饮料,包括果粒橙、原叶等,占有率也是节节上升。2007年,可口可乐拥有中国软饮市场15.5%的份额,占有中国低浓度果汁市场9.7%的份额。但令可口可乐感到遗憾的是,它一直未能进入百分百浓度的果汁市场。

    因此,当朱新礼试图从企业经营这种“遭罪”的日子里解脱时,可口可乐出手了,而且非常阔绰。

    如果并购成功,可口可乐利用其全球采购系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市场和产品开发能力,结合汇源的销售体系和“汇源”品牌,其市场潜力将不可估量。即使可口可乐几年后抛弃“汇源”,它在百分百浓度果汁市场也少了一个最有竞争力的对手。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在于它的盈利能力,创造和培育一个品牌的实质是靠品牌的无形资产获得最大化收益。相对向来重视品牌作用的可口可乐,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民族品牌意识无疑还有待提升。

  资本规则与民族情感的对立

    唏嘘大宝的痛失,反对汇源被收购,这是国人朴素的情感——对民族品牌逐步消失的痛心。近年来,一个个著名民族品牌如乐凯、乐百氏、小护士、活力28、苏泊尔等,在被外资控股并购后悄然消失的惨痛经历,无一不在敲击着我们脆弱的民族神经。

    资本规则与民族情感,二者之间从来就不是和谐的。

    经济发展可以全球化,企业发展可以跨国跨地域,人文交流可以跨民族跨文化,但人是有国籍的,品牌也是有国界的。

    16年来,人们见证了汇源果汁一步步成长,即使海外资金早就现身在其股权结构之中,但汇源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当作民族品牌奋发崛起的行业榜样。尽管可口可乐声称会继续保留并发展汇源品牌,但我们又如何能不担心“汇源”未来的命运?何况汇源若失守,其他规模更小的企业该如何应对“狼来了”的困境?因此,可口可乐购汇源案在国内饮料业引起的震动,也是在所难免。

    但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适当的“保护”是应该的,但过分强调“民族”并不可取。

    “民族”二字并不能掩盖一切,民族观念并非是民族品牌的救身符,民族品牌也不能依赖民族观念生存发展。事实上,一部分出售的品牌是有内伤的。比如大宝,作为低端消费市场的主导品牌,大宝曾连续8年在护肤类产品销售中名列前茅。可是,当整个化妆品行业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成长时,大宝的销售额却原地踏步甚至日益减少,市场份额降到1%,产品创新逐步停滞。汇源也有它的内伤。转型受挫、竞争残酷、现金吃紧、股东回报低、接班者后继无人等,都是这家果汁巨头的沉重包袱。

    汇源的资金运营状况一直处于偏紧状态。2007年、2008年现金流均为负值。2008年上半年,汇源的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仅为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2%。

    另外,虽然汇源在百分百浓度果汁和中浓度果蔬汁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但一直难于打入稀释果汁市场。2007年,汇源在稀释果汁市场的占有率仅6%,可口可乐及统一则分别为30.7%及27.5%。

    在这种条件下,朱新礼出售汇源的行为无可厚非。“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但成功卖“猪”,只是朱新礼一个人的胜利,却是整个民族产业的遗憾。

    归根结底,民族品牌其实是一个国家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只有拥有了品牌才能拿到附加值,获得更高的产业升级的机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自主品牌是我们唯一的路。

    另外,如果中国消费者在买饮料时首选汇源果汁,而不是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着可口可乐,一边义愤填膺地反对汇源向可口可乐“投降”,也许“保护”会有效得多。毕竟,“保护民族品牌”不仅仅是某个企业或某个企业家的事,而是全体国民的事。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