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月21日三亚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几天,云南鲁甸“冰花男孩”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这位头顶冰霜上学的小男孩戳中了不少网友的泪点。但同时也让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再次成为舆论热点。昨天(21号)中午,马云、冯仑、郭广昌等80多名企业家在海南三亚举行午餐会,商讨建立乡村寄宿制学校,呼吁企业家们从自己家乡入手,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推动教育脱贫。

“冰花男孩”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马云在午餐会上倡议,政府在过去30年做了很多努力,让几亿人实现脱贫,非常了不起,而企业家应该投入这场脱贫战役,在这个对企业家来说最好、最能发挥作用的时代,尽到社会责任。他们将如何实现改善乡村基础教育的构想?
午餐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一开场,发起人马云先发言:“这不是一个鸿门宴,我们每年到这儿来,不是要大家捐钱,大家来参加支持乡村教师的发展,支持中国在贫困地区很多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最大的支持。我们这次的会想推动一个进程,就是再度推起并校机制。”
在中国偏远的农村地区,不少学校和办学点条件简陋,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学生,一两名老师跨学科教学。本世纪初,中国曾经推行“撤点并校”政策,调整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把办学力量向乡镇集中,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留住教师资源,但是也导致一些家庭开支增加,一些学生上学路途遥远,还有不规范的校车发生交通事故。马云在发言中提到最近的新闻人物,云南鲁甸的“冰花男孩”,他在步行上学的途中头发上结满冰霜,一张照片让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马云:“现在很多孩子,来了四公里,回去四公里,回到家以后,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爸爸妈妈在城市里打工,爷爷奶奶也不知道该怎么教他,他们课后的作业、生活全乱套了。我自己这么觉得,这些孩子根本就不应该是走读制,就应该是寄宿制。宿舍的标准,马云公益基金会会把标准拿出来,怎么生活,怎么住宿,里面都包括。”
马云表示,还将设计标准化的校车,安排人力照顾学生的生活,确保他们寄宿生活的安全和健康:“我的想法是,用校车礼拜五把学生全部送回家,礼拜一早上由每个村口,用车一拉,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全部送到学校里面。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面,因为至少有三百个学生,老师就愿意去。我们把寄宿弄好,晚上晚自修弄好,早上早自修弄好,农村的留守妇女也很多,把她们训练起来,学会怎么照顾孩子的生活。”
根据初步设想,参与的企业家优先投入自己家乡所在省份的学校建设。企业家刘晓松已经在自己的老家贵州投资两所学校作为试点:课余时间为孩子们安排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在宿舍里安装了公共音响设备,为孩子播放睡前故事,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环节,缓解他们的心理孤单和焦虑感。在硬件投入的同时,我们也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融入课余生活……
刘晓松介绍说:“我们每个项目是200万元,计划是做三年,再看后面的情况,在这三年当中,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建一个制度和体系,我们在贵州大田小学做一个项目执行小组,这个项目执行小组有当地教育局、校长,还有专职副校长,他带着两个年轻人,还有我们公益基金会的人,一起来经常协同,有一个群,有什么事情赶紧说,要用钱,用多少钱,看完了,就这么多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给你,然后看效果。”
马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介绍,今年计划扩大乡村寄宿学校试点的规模,评估生活、学习、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效果,完善配套标准,再进一步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