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校园信用卡不应诱使学生过度透支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07-5-17 11:17:00
 
                    

    资料图:2007年5月14日消息,由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社主办的“理财之夜2007暨2006中国最受消费者青睐的信用卡颁奖典礼”近日在北京举行,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最具价值奖”。 中新社发 江苏-徐瑞平 摄

    分文没有却可以大把花钱———如今在高校校园里,多家银行都推出了学生信用卡。不少学生表示,信用卡的确给自己带来不少方便,但是它的透支功能也让自己花钱失去了节制。由于开销骤增,一些学生不得不向朋友和家人借钱还账。

    办一张信用卡即可透支消费,谁能在这样的诱惑面前无动于衷?既然没有抵挡住办卡时的诱惑,又怎么能在实际生活中理性地消费呢?所以,当信用卡跑马圈地,把目标对准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后,上升的是银行的发卡量,下降的是学生的信誉度。

  形成这种局面,原因不难理解。其一,大学生还在求学阶段,生活常识相对匮乏,且对“物力惟艰”感受不足,因此消费常常不大理性。一张可以透支的信用卡放在手边,更易形成大手大脚地花钱习惯。其二,大学生消费不乏攀比现象,消费自然会节节攀高。比如学生请客,因为礼尚往来,“请吃”和“吃请”之间循循相因、负担日重。在面子、人情的裹挟中,加上信用卡的推波助澜,超前消费导致的困扰,必然应时而生。

  谁是信用卡的真正赢家?当然是银行。据业内人士透露,银行大力开拓校园市场,表面上是为大学生提供便捷服务,实质是为其业务开辟新的渠道。银行通过学生刷卡,既使手续费日渐丰厚,又使随后而来的服务费和高额透支利息成为收入的两大来源。这样看来,银行在给学生办理信用卡的背后,隐藏着极其功利的商业意图。明明知道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尚且处在家长的“监护”之下,却还鼓励他们手持几张、十几张信用卡无节制地消费,就有点不大地道。

  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物极必反。银行信用卡在校园过度泛滥,在给透支大开绿灯的同时,已经埋下了诚信的危机。而青年人的信用危机对于社会的危害,是不是更加持久,也更加可怕呢?(雷钟哲)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