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体倒挂”重新出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经出现过“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脑体倒挂”现象。社会学者认为,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下,体力劳动者率先进入市场经济的结果。然而,在市场机制日趋成熟的今天,难道又重新出现了“脑体倒挂”的现象?
“毕业大学生起薪低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社会急需实用型人才,而大学生多是一些知识型人才,不受市场欢迎,自然就贬值了”, 温州市技能人才市场副主任李萍说,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的技术工人比供过于求的大学生工资高不是什么不正常的现象。
实际上,市场机制也在迫使大学生们重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社会精英”的价值模式在今天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国家教育部官员直接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
李萍说,农民工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只要工资满意,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既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又要挑三拣四,最后找不到工作只能“任人宰割”了。
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看,尽管部分大学生的起薪只有1000元左右,但也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起薪超过4000元乃至更多。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工资还是要比农民工群体高出许多,依然是“脑体正挂”,但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挤压现象也客观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