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签名悼念受害者。
他是精神病人吗?
编者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凶手赵承熙一时间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关注的对象。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赵承熙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精神病专家更倾向于认为赵承熙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江苏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刘锡伟教授甚至将此案与15年前轰动一时的卢刚枪击案想提并论。两种看法尽管存在一些重叠的中间地带,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却是泾渭分明。鉴于很多恶性刑事案件在认识上均呈现出“精神病专家VS心理学家”的局面,本报现将两种观点予以发表,请读者明察。
本报记者 柴会群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案发之时,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刘锡伟教授正在美国纽约州小女儿处。在此之前,他先去洛杉矶拜会了自己28年前在湖南医学院进修时的老师——一位已经年近八旬的华裔精神病专家,将自己带来的关于卢刚的资料交由对方。
美国此行,刘锡伟原本想实现一个愿望,就15年前轰动一时的卢刚杀人案与美国的同行达成共识。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系留学生卢刚枪杀了包括自己导师和同门师弟林华在内的四人,然后开枪自杀。
这场轰动了整个华人圈的悲剧,后来被归咎为卢刚本人的狭隘、自私和冷酷。尽管美国人对卢刚事件表示出足够的宽容,受害人的家属甚至写信安慰卢刚的亲人,但不可否认,此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华人在美国的声誉。
然而刘锡伟——以及不少同样从事精神病工作的人士——却认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卢刚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他本人,也是这种目前人类尚无法完全认识的疾病的受害者。
刘锡伟未来得及完成他的使命,因为短短两个月后,一出影响更大的校园悲剧上演了。韩国籍学生赵承熙无故枪杀了32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然后开枪自杀。事发后,关于凶手的国籍问题,一度引起轩然大波,最后证实作案者非中国人之后,刘锡伟和其他华裔人士一样,也松了一口气。不过,他承认,自己现在仍然不轻易出门——很多美国人分不清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据他了解,在弗吉尼亚州,已经有很多韩国人搬家离开。
就像历来关注的每起不同导常的杀人案一样,刘锡伟开始研究这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校园枪击案。随着事件的进展,他很快发现,真相正在像自己判断的那样浮现。
“我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赵承熙是一名精神病人,我只能说,赵承熙的身上具备了‘疯劫’的大多特点。”经历了去年的邱兴华案风波之后,刘锡伟讲话已经分外谨慎。因为为邱兴华申请司法精神鉴定,刘锡伟除了被众多网民谩骂,亦被学术对手们指责为“有病推定”和“泛精神病化”。
不过,刘锡伟初衷不改,他仍将精神病人杀人现象称为“疯劫”——一个即使在精神病学圈内也受到质疑的观点。
不存在的女友
刘锡伟坚定自己的判断,是从赵的室友出面澄清“女友”一事开始。
枪击案爆发之初,美国媒体除了将凶手臆断为华人之外,还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将赵承熙杀人的原因归为感情因素。确切地说,认为赵承熙是因为与女朋友埃米丽吵架而动了杀机。
但赵承熙的室友却出面说:赵承熙根本就没有女朋友。而被赵承熙第一个枪杀的埃米丽的室友也澄清:从没听说过埃米丽讲过赵承熙这个人,赵承熙不可能是她的男朋友。
事实上,赵承熙只有一个想象中的女朋友。赵承熙的室友考克说,大学二年级时,赵承熙曾向他讲过,自己有一个叫JELLY的女朋友,是一个超级模特,她住在太空,以太空船代步。赵承熙讲得很认真,他说女友将他称作“SPANKY”,因此,他曾用过“JELLY SPANKY”这个名字。
没有人见过“JELLY”,实际上,这个人并不存在。刘锡伟说,在精神病学上,这是典型的“钟情妄想”症状。刘锡伟曾也有这样一个病人,他钟情于一个“女明星”,叫“钟月娥”,他每年都要去一个固定的地点去等这个人,但是从来没有等到过。后来刘锡伟发现,这个女明星其实并不存在,“钟月娥”其实是“忠于我”的谐音,是这个病人想象出来的一个“忠于”他的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