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大学生进村谨防水土不服
来源:光明日报     2007-2-9 9:18:00
 
    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启动之后,辽宁省又跟进推出了一项大学生服务辽西北计划。应当说,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广阔天地“找到了感觉”,对于改善农村人才结构,带动一方百姓致富,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大学生进村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刚一起车就“熄火”。

    分析大学生进村后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原因不外有三:其一出自于大学生本人。个别大学生对农村工作的艰苦条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此接触现实后容易热情冷却,积极性下降;更有一部分大学生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缺乏“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恒心和耐力,不能置理想抱负于本职工作岗位之上,不能把自己的“人生设计”与农村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不出狭隘的个人小圈子。

    其二是选派部门未能对症下药、“按需分配”,导致供需不对路,致使部分学生“找不到感觉”,一些受援单位见不到效果。辽西北大多是农业县市,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实用性要求大学生所学知识必须落地结果,但这显然是大学生的弱项。。

    第三,一些受援单位期望值太高、求全责备也是导致大学生水土不服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罩在大学生头上的光环太多,一俟光环消失,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泯然众人矣”的感觉,进而产生出的不信任和不合作,足以令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郁闷以至于丧失奋发进取的动力。

    大学生们要摆脱水土不服的困扰,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只有眼睛向下才能脚踏实地;其二,选派单位要量体裁衣,按需分配,在为人才成长搭设快车道的同时,也为农村输送切实可用的实用型人才;其三,受援单位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给大学生们提供生长的空间和时间,必要时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帮助大学生们逐步实现角色的转换。(记者 毕玉才 苗家生)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