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掰指头挤时间
最为能否“朝九晚五”上下学提供现实支持的莫过于学校。不过记者日前走访海淀、朝阳、东城、崇文等区部分知名小学校长后发现,这件社会上炒得热乎的事儿目前可行性太小。
崇文区一位小学校长掰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下目前小学生的时间安排:该校学生7时40分前到校,接着晨检,然后安排20分钟早读课,8时05分正式上课,接下去是上午的四节课,每节课约40分钟,课间还有35分钟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12时开始吃中饭,学生大概有一小时的休息活动时间。下午再安排两节课,加上用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课后管理班,一般在4点半左右学校放学。
按照现行的课程安排和学校活动内容计算,如果9时上学,上午四节课,每节课40分钟,加上课间休息时间,即使不算课间操时间,就快到12时了。如果上午只上三节课,算上课间休息和课间操时间,也已超过3个小时。“8时05分上课就紧巴巴的,别说9时了。”这位校长说。
教师:“休息”“晨读”观念交锋
“推迟上学时间,老师们当然非常欢迎。”首师大附中一位老师表示,现在老师工作比较繁重,推迟一小时上学,既保证教师睡眠,还有时间晨练,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教师们却担心推迟上学可能会导致传统的“晨读”不复存在。“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不少校长和教师坚持孩子早起的理由。
时间灵活家长:呼唤上学推迟
家住望京地区的王老先生平日不到6时就得起床为8岁的外孙女张罗上学的事,每天刚过6时就得把睁不开眼的孩子从床上给拖起来,以最快的速度给她穿上衣服、催她上厕所,然后包着早点带着孩子赶上前往东直门的公交车。晃晃悠悠一个来小时才到外孙女就读的东直门附近的一所小学。
“像打仗似的,时间得用分来计算。”王老先生有些无奈地说,看到孩子迷迷糊糊的样子,他心里很难受,“我上小学时哪会这样赶啊?”
记者日前在本市不同区县的五六所小学随机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大多数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辈都赞成“朝九晚五”,个人时间宽裕的他们都希望孩子们不要太累,而且也有空闲接送孩子上下学。部分上班时间比较灵活的父母以及有保姆接送孩子的家庭也赞成小学生上学时间推后。
双职工上班族:无奈拒做调整
“推迟学生上学时间是件好事,但我们这些每天准点上班的家长只能拒绝。”家住丰台的学生家长袁先生谈到“朝九晚五”时无奈地选择了反对。
袁先生说,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后他得赶紧去机关上班,如果孩子上学时间推延,他很可能就耽误8点半的上班时间。
对于大多数家庭属于双职工的上班族而言,早点送孩子、赶着去上班或许是无奈中的最好选择。家住颐和园附近的学生家长于女士给记者估算了一下时间:早上大约6点起床,6点半带孩子出来,7时20分左右赶到上地附近的学校,然后去挤公交车往南边赶,大概一个半小时后刚好抢在上班时间前到达单位。
孩子的呼声:让我多睡会儿
一年级董同学:我每天早上6:30就得起床,7:50到学校,感觉总是睡不够,爸爸妈妈喊我起床总要花很长时间。中午的时候,大多数时间只能在教室里呆着。下午放学后,可以参加科艺班,就是在学校里做作业。现在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能美美地睡到9点。我认为,低年级的小同学应该多睡一会儿,9点上学最合适。
三年级王同学:我们必须在7:30之前坐到教室里,还得把作业交齐。尽管小王说自己并不累,但奶奶说,孙子经常在公共汽车上靠着车窗就睡着了,怎么能说不累呢?小王说,如果学校能改在早晨8点到校就好了,那样可以多睡半小时。
六年级姜同学:学校规定每天早上7:30到校,然后开始早自习。中午老师会安排提优班,周一到周三是数学,周四、周五是语文,晚上也要到6点半才能放学,最好是早晨8点到8点半上课,可以多睡一会。
交通:早高峰可能因此顺延
海淀区交通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早高峰分成两个时段,早7点到8点为第一高峰时段,主要是“标准”上班族和送孩子上学的车辆,随后有一个30至40分钟的“间隙”,路面交通有所缓和。8点半之后的一个小时,将是早上的第二个拥堵高峰。该负责人表示,理论上讲,“朝九晚五”可能利用早高峰“空隙”缓解交通拥堵。但由此产生的两大难题不容忽视,一是部分孩子因为父母上班而无人接送,二是很可能顺延交通拥堵的时间,“平移之后,路面交通流量减少将不会很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