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学生是否"朝九晚五"引热议 减负新招管用?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07-1-26 8:51:00
 
   “朝九晚五”能给中小学生减负吗 
  随着中小学“朝九晚五”讨论的一天天深入,参与讨论的读者们越来越理性,从最初为自己的孩子早起诉苦,到后来分析学校为什么总让学生提前到校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时间上的调整只是表面现象,如果现行的教育体制没有改进,孩子的分数和升学负担还是一样重的话,时间怎么改都不会对孩子们有太多的益处,一句话,问题的根子在减负上。究竟怎样才能既让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又能把学习质量抓上去?
 政协委员 提案建议小学应朝九晚五延后上课
  政协委员:建议小学应朝九晚五延后上课

  提到朝九晚五,人们自然想到都市上班族。政协委员段昌柱昨日提交提案建议,从今年春季开学起,把主城区小学生的上课放学时间也改为朝九晚五,让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和父母同步,让孩子们每天能多睡一会儿。据悉,我市260万小学生目前执行统一上课时间,每天8点30分上课。  

  委员心疼赶路学生   

政协委员段昌柱说,无论酷暑严寒,城市里每天最早从家门里冲出来的,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睡眼惺忪,满脸倦怠地拉着父母的手,迷迷糊糊地倚靠在公交车的坐椅上,向学校奔去。他说,2002年起,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朝九晚五的作息制度,绝大多数企业也实行了朝九晚五,但这一作息时间却并没有在学校实行,为了8点半前赶到学校,不少孩子7点以前就得起床,忙得就像“打仗”一样。  

  提案建议:小学上课“朝九晚五”  

 段昌柱昨日为此提交了《在主城区小学实行朝九晚五作息制度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从今年春季开学起,把主城区小学生的上课放学时间也改为朝九晚五。段昌柱委员表示,这非常有必要。实行朝九晚五,可以让孩子们多点休息时间,最大限度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而且孩子和家长作息时间同步,也有利于保证家长的休息时间,提高家长的工作效率。目前,在浙江杭州和四川的一些小学已经开始试行“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英国美国的小学也是实行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  

 观点交锋  学生是否该“朝九晚五”
  小学校长:掰指头挤时间

  最为能否“朝九晚五”上下学提供现实支持的莫过于学校。不过记者日前走访海淀、朝阳、东城、崇文等区部分知名小学校长后发现,这件社会上炒得热乎的事儿目前可行性太小。   

  崇文区一位小学校长掰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下目前小学生的时间安排:该校学生7时40分前到校,接着晨检,然后安排20分钟早读课,8时05分正式上课,接下去是上午的四节课,每节课约40分钟,课间还有35分钟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12时开始吃中饭,学生大概有一小时的休息活动时间。下午再安排两节课,加上用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课后管理班,一般在4点半左右学校放学。   

  按照现行的课程安排和学校活动内容计算,如果9时上学,上午四节课,每节课40分钟,加上课间休息时间,即使不算课间操时间,就快到12时了。如果上午只上三节课,算上课间休息和课间操时间,也已超过3个小时。“8时05分上课就紧巴巴的,别说9时了。”这位校长说。  

  教师:“休息”“晨读”观念交锋 

  “推迟上学时间,老师们当然非常欢迎。”首师大附中一位老师表示,现在老师工作比较繁重,推迟一小时上学,既保证教师睡眠,还有时间晨练,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教师们却担心推迟上学可能会导致传统的“晨读”不复存在。“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不少校长和教师坚持孩子早起的理由。

  时间灵活家长:呼唤上学推迟

  家住望京地区的王老先生平日不到6时就得起床为8岁的外孙女张罗上学的事,每天刚过6时就得把睁不开眼的孩子从床上给拖起来,以最快的速度给她穿上衣服、催她上厕所,然后包着早点带着孩子赶上前往东直门的公交车。晃晃悠悠一个来小时才到外孙女就读的东直门附近的一所小学。

  “像打仗似的,时间得用分来计算。”王老先生有些无奈地说,看到孩子迷迷糊糊的样子,他心里很难受,“我上小学时哪会这样赶啊?”

  记者日前在本市不同区县的五六所小学随机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大多数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辈都赞成“朝九晚五”,个人时间宽裕的他们都希望孩子们不要太累,而且也有空闲接送孩子上下学。部分上班时间比较灵活的父母以及有保姆接送孩子的家庭也赞成小学生上学时间推后。

  双职工上班族:无奈拒做调整

  “推迟学生上学时间是件好事,但我们这些每天准点上班的家长只能拒绝。”家住丰台的学生家长袁先生谈到“朝九晚五”时无奈地选择了反对。

  袁先生说,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后他得赶紧去机关上班,如果孩子上学时间推延,他很可能就耽误8点半的上班时间。

  对于大多数家庭属于双职工的上班族而言,早点送孩子、赶着去上班或许是无奈中的最好选择。家住颐和园附近的学生家长于女士给记者估算了一下时间:早上大约6点起床,6点半带孩子出来,7时20分左右赶到上地附近的学校,然后去挤公交车往南边赶,大概一个半小时后刚好抢在上班时间前到达单位。

  孩子的呼声:让我多睡会儿

  一年级董同学:我每天早上6:30就得起床,7:50到学校,感觉总是睡不够,爸爸妈妈喊我起床总要花很长时间。中午的时候,大多数时间只能在教室里呆着。下午放学后,可以参加科艺班,就是在学校里做作业。现在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能美美地睡到9点。我认为,低年级的小同学应该多睡一会儿,9点上学最合适。

  三年级王同学:我们必须在7:30之前坐到教室里,还得把作业交齐。尽管小王说自己并不累,但奶奶说,孙子经常在公共汽车上靠着车窗就睡着了,怎么能说不累呢?小王说,如果学校能改在早晨8点到校就好了,那样可以多睡半小时。

  六年级姜同学:学校规定每天早上7:30到校,然后开始早自习。中午老师会安排提优班,周一到周三是数学,周四、周五是语文,晚上也要到6点半才能放学,最好是早晨8点到8点半上课,可以多睡一会。

  交通:早高峰可能因此顺延

  海淀区交通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早高峰分成两个时段,早7点到8点为第一高峰时段,主要是“标准”上班族和送孩子上学的车辆,随后有一个30至40分钟的“间隙”,路面交通有所缓和。8点半之后的一个小时,将是早上的第二个拥堵高峰。该负责人表示,理论上讲,“朝九晚五”可能利用早高峰“空隙”缓解交通拥堵。但由此产生的两大难题不容忽视,一是部分孩子因为父母上班而无人接送,二是很可能顺延交通拥堵的时间,“平移之后,路面交通流量减少将不会很明显。”

 回应 北京市教委暂时不考虑“朝九晚五”
  权威追访 市教委:暂不考虑调整时间

  “推迟上学时间的可行性太小,市教委暂时不考虑调整上下学时间。”昨天,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迟中小学生上下学时间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家长上下班时间、北京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学生课程设置等。

  日前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市教委负责人表示,上学时间是否推迟社会可以讨论,但现行的时间表目前看来还是“比较合适的”。据介绍,在上下学的时间规定上,校长是具有较大自主权的。市教委有关人士表示,本市没有规定不许9时上第一节课,“只要课程开足开齐,校长是有权调整上下学时间的。”

  专家:建议采取“9+1+1”模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介绍说,对比1999年和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至14岁儿童的抽样调查结果,儿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在增长,而娱乐休闲时间及睡眠时间却日益减少。

  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周末,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小学还是中学,超过一半的学生写作业时间超标,并大大高于1999年的超标比例。同时,2005年,儿童的睡眠时间(学习日)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9小时)的有45.7%,接近一半,与199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

  但孙云晓认为,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可行,如果孩子上学时间晚于父母的上班时间,家庭作息将很难操作,在城市尤其如此。

  他建议实行“9+1+1”的模式,即在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9小时的基础上,再追加1个小时午睡,及下午1小时的课外活动。 
  

 

 呼吁 让孩子睡好觉,减负是根本
  真担心孩子会累垮

  在高校工作的周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初中男孩的母亲。周女士曾参观过不少国家的学校,课堂氛围非常自由,学生的负担很轻,私人时间和空间非常多。  

  而自己的儿子却每天像个训练有素的机器人,早上7:20前到校,晚上10:30写完作业上床,周而复始的过着学校安排好的生活。一年一年在高校里,看到的大学新生们却像初中的孩子一样,个子不高,身体精瘦。周女士又生出一丝忧虑,每天儿子都来不及吃饱早饭,几年后,他会不会也成为一个身体发育不良的大学生?

  睡得都没有狼多   

  郁闷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桌上堆起的作业一本没少,夜深人静,只听见闹钟秒针发出的“嘀嗒”声和望着作业无从下笔而引发的紧张的心跳声,平常总是吵得我难以入睡的大马路,今天竟也静得恐怖,抬头看着窗外,好大好圆的月亮,真是诡异到了极点,让我想到了狼人的传说,“啊―――呜”正宗的狼嚎声划破了宁静夜空,也掩盖了那叫声正是发自于我口中的事实,我暗自吃惊,何时变成了狼,何时变成了夜间比白天精神百倍的狼人?接着我开始苦笑,原来我连狼都不如,狼还可以在白天小寐一会儿,我连这点小小的权利都被无情地剥夺了。难道这一轮初三的学习却是教我们退化?用咖啡提神效果不错,配合眼药水使用可以保证一天24小时绝无异常困倦与疲劳,但常此这般必留下无药可救的超级综合后遗症,我便是可怜的患病者之一,记忆力加速衰退,反应迟钝,各感觉器官不定期的轮流失灵,动作机械化,目光呆滞,典型的少年痴呆症。  

  为了同作业战斗到底,我早已放弃了一切可省下来自己安排的时间:运动省了,课间休息省了,连吃饭的时间有时也由三减到二了,整天只记得如饥似渴地啃书、嚼书、咽书,只是忘了由于消化系统拒绝开工,书难以消化,吃下多少吐出多少(睡觉的时间免谈了,连睡8 小时觉都是一种奢望)。  

  再一次抬头看着窗外,苍茫的月色中,只剩几家人家还亮着灯,那里若住的不是像我一样的狼人,那便是真正的狼吧。反应果然迟钝了许多,忘记了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我去搞定,我恨恨地咬了书本一口,大骂:“非人哉!”

  孩子累在教育体制

  现在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孩子的负担问题,学校作业实在是太多了,平常要做到晚上10点左右,6点就要起床。周末也没有休息时间,上午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下午还要去学校参加奥数班,老师虽然不强制规定,但是会和家长说,如果不上,孩子就有很多东西学不到,家长只能帮孩子报名。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做作业,家长都想帮忙做。今天是礼拜五,学生还没放学,学校的短信就发过来了,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详细

 

 关注 朝九晚五,我们准备好了吗?
  北京政协委员提议小学生上学实行“朝九晚五”,学生和家长赞同的居多,不少中学生和家长也要求中学推迟上学时间。教师却担心:课时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后补习、周末补习就该盛行了 。   

  1月5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报道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清晨在公交车站征求学生、家长对“朝九晚五”作息时间的看法,《北京晚报》还利用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征求读者意见。据该报科教版主任冯瑞透露,短信平台上每天收到的反馈有10多页,大部分短信支持实行“朝九晚五”。1月12日,王晋堂委员就此话题在北京电视台接受采访,电视台同时开通观众短信投票。结果在节目直播的半小时内,电视台收到赞同“朝九晚五”的短信1036条,反对短信只有123条,而且有不少中学生和家长也要求中学推迟上学时间。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王晋堂委员说,他已经就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问题提交了议案,议案中的提法是“朝九晚四”,即早上九点上课、下午四点放学。他告诉记者,他提出这个议案是有根据的:在北京市政协向全社会征集提案线索时,在2000多份有效反馈中,就有13份提及“朝九晚五”。“这说明群众对这此有迫切要求!” 

  早在2000年,王晋堂委员就曾提出过推迟小学生上学时间的建议,北京市教委也很快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下文要求北京市各小学实施学生8点进校的规定。但事实是该规定实施了没多久,小学生上学时间就又反弹回去了。王晋堂委员认为,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太重,这没有必要,让孩子把觉睡够最重要。  

  上周本报记者也就此事采访了部分北京教师,大部分教师对“朝九晚五”表示热烈欢迎,北京朝阳区一位中学教师说:“我举双手赞成,中学也应该‘朝九晚五’,我都快累死了,学生更累!我们学校不少教师早晨不到6点就要出门,很多人带病工作,40多岁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的有好几个。”北京西城区一位教师说:“这个建议很好,推迟上学能让学生睡够觉。我班里的学生多数在早上6点多就得出门,中午休息时间又很短,学生真的很辛苦。”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由于家距离学校较远,又担任班主任,她每天早晨必须在5点40分起床,6点钟出门,才能在7点20分之前赶到学校照顾学生上早自习;而下班回家后还要批改作业、备课,总得在晚上11点左右才能休息。她的同事也大多如此,所以教师普遍睡眠不足。   

  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虑。西城区这位老师就认为,实行“朝九晚五”的可能性不大,一是推迟上学时间后,学生乘车高峰可能与上班高峰重叠,学生到校时间没有把握;二是减少了课时,教学计划可能完不成。该区另一位特级教师也说:“除非实行评价体制改革,否则实行‘朝九晚五’后,学生负担可能更重。因为课时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后补习、周末补习就该盛行了。”   

  无独有偶,在去年率先实行“朝九晚五”的四川省,一位教师也反映,该校实行“朝九晚五”近一年,得到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拥护,“老师们再也用不着起早摸黑了,学生也用不着为上学迟到而担心了”。但年底考试成绩却显示,几乎全市学生的成绩都大幅下降,家长也有意见了,于是学校不得不默许恢复早晚自习。    

  针对这类担忧,曾经在北京市第一中学任校长14年的王晋堂委员指出,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他说:“如果课上得稀松,学生在课上学不会,再搞补课、家教,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负担就更别想减下来了。”他还指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小学生一周的课时总量应该在25~30节之间,平均每天5~6节课。如果实行“朝九晚五”,每天上午安排3节课,一次课间操,下午2~3节课,加课外活动,完全可行。他认为:“国家规定早就有了,问题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没有到位。”    

  在采访中,北京海淀区一位小学教师担心,实行“朝九晚五”,那些在上班途中顺便送孩子的家长可能感觉不便,部分学生早到校后怎么办?对此,王晋堂委员说,他在提案中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法。“学校可以在早晨7点半开门,安排教师值班照顾早到校的孩子,下午也有教师值班照看等候家长下班来接的孩子,这样就能兼顾这部分学生的需要”。   

  记者的一位朋友近日刚从澳洲回国探亲,在被问到对小学生实行“朝九晚五”作息时间的看法时,她爽快地说:“早就应该这样了,澳洲小学生已经是‘朝九晚三’了。”她的两个孩子在澳洲一个上五年级,一个上七年级,上小学的下午3点就放学了,上中学的放学时间也不超过下午4点。下午这么早放学后,小学的孩子可以留在校内,集中起来由值班教师照顾,等候父母来接;不少中学生则会到当地图书馆去看书、做作业或上网。市区各图书馆都有专门供学生阅读、上网的场所,并有管理员负责维持秩序及解答疑问,父母下班后再到图书馆来接孩子回家。  

  看来,若要实行“朝九晚五”,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学校。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