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场景完全真实 情节全部虚构高中生自创校园恐怖小说
|
来源:星辰在线 2007-1-25 9:30:00 |
|
“我听说学校的体育馆三楼是个阴翳的地方,总会发生些莫名其妙的事。比如——那里二楼到三楼的楼梯总共有25阶,但传说如果午夜零时去数的话,就会变成24阶!而那个数台阶的人也将倒霉……” 最近,一部名为《血氤氲》的校园恐怖小说在百度贴吧中流传,熟悉的校园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它的作者是省实验中学高三(15)班的学生张良,一个被母亲称为“歪才”的18岁男孩。 这部小说是张良高二下学期利用节假日的三天时间创作出来的,全文共计3万余字,分14章节。小说创作完成后,张良就把它打印出来,请同学们指点一下,没想到小说在同学中反响强烈。他的这部恐怖小说非但没吓倒同学,反而激起了大家的“探险”热情。不久之后,一个“探险队”就成立了,到小说提到的场景中探寻究竟。有一次,大家干脆到小说中提到的体育馆三楼去数到底有几层楼梯。 虽然同学不害怕,但张良在晚上创作时却一直让母亲陪在身边。张良说,他写作时灵感来了就及时抓住,害怕睡觉会把灵感弄丢。所以创作小说那三天,他每天都要写到晚上两三点钟,夜深人静时,窗外黑漆漆一片,这让他心里发毛。 张良告诉记者,他写这篇小说纯粹就是为了练笔,而选择恐怖题材也仅是为了用这种特殊的形式提起阅读者的兴趣。至于为什么选择学校为小说事件的发生地,张良说:“我觉得身边的故事更能聚拢人气,而且我们学校藏龙卧虎人才多,我就想听听同学的意见。” 在张良看来,他写恐怖题材的小说也许有点另类,但这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他特别强调,虽然小说中的客观场景都是真实的,但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而涉及的人物更是由现实中人们的性格抽象而来的。 对于张良的这种个性化创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司继伟拍手称好。他认为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非常大,学生还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并有所创造,这是非常可贵的。他说,也许有人会不认可学生写恐怖小说,但这只是一种创作的文体,与韩寒等人的个性化创作并无实质性差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模式,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有出息的,相反,这种有个性的孩子经过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大有前途。 作为张良小说的第一读者——母亲姜女士有时也忍不住要责怪儿子:“你整天干这些,‘歪才’能进大学吗?”她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儿子能自由发展,有多元化的人生;一方面,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她为儿子能不能顺利进入理想大学而担忧。 (记者 赵静)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