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持刀捅人的研究生何以成为“校园英雄”?
来源:大众网     2007-1-16 9:02:00
 
      南京某名牌大学在读研究生左凡(化名)因情感纠葛,在被人围殴时持刀捅伤6人。消息一出,不少与左凡年龄相仿的大学生留言“赞赏这种校园里已经罕见的血性”,有的干脆称左凡为“校园英雄”。(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在这场“有预谋”的群殴伤害事件中,左凡严重触犯法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明知会发生斗殴,仍然持刀不顾他人劝阻而去;在斗殴过程中,主观上虽有防卫意图,但行为属于防卫过当,而且追捅他人的做法已不属防卫范畴,涉嫌故意伤人。然而,这样一个法律意识淡漠、持刀伤害他人的莽汉,却被誉为“血性的校园英雄”。
  “他做了我们想做但没有勇气做的事,普通民众在面对歹徒、恶势力的时候,往往明哲保身,胆怯的心理因素作祟,使得社会风气愈发不正常。左凡单枪匹马,最终亮剑,真是大快人心!”众多接受了多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乃至硕士、博士生,在对事实缺乏了解、没有进行理性判断的情况下,就为暴力行为歌功颂德,将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误读”为稀缺的血性,实在令人震惊。
  这种为左凡辩护的群体性行为,有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因素在内。但显然,一些大学生之所以表现得这般“慷慨激昂”,更多的是由于“英雄情结”在高校校园内的滋生。从书本上、电影中模仿来的英雄意识凌驾于法律约束之上,冲动支配行动。不难发现,时下屡屡发生的校园犯罪案件背后,都有“英雄情结”若隐若现的身影。
  法律框架内、道德标准下、社会秩序中的真正的血性,在大学校园内迷失了方向,被盲目的“英雄情结”所取代,值得警惕,促人思考。要避免这种现象的继续蔓延,就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法制教育课程,加大对大学生在处理个人情感、个体维权等方面的教育力度。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