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学期到来之际,长沙市义务教育阶段近10万贫困生将享受中央和地方提供的免费教材。与其他学生领到的课本不同的是,他们的课本上将盖有一个“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的印章。
国家为贫困生提供免费教材,为的是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让孩子们无论贫富都能站在一个公平的教育起跑线上。 [被屏蔽广告]遗憾的是,这项本意在于抚平社会差别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异化,被人为地打上了贫富差别的标签。“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如同一个身份印章,虽然印章盖在课本上,但潜移默化的影响却盖在了贫困生的心灵上。那些被贴上“贫困标签”的学生,难免不产生自卑的心理。自卑感对其心灵的创伤,谁能说不会成为孩子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呢?
有人认为,作为受赠学生,应该首先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此事,有了这个标签反而可以让这些受助的学生牢记,自己是受了国家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才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懂得更应该努力学习以回报社会回报家庭。言下之意是政府提供免费课本,是对贫困生的一项恩赐,这显然有悖责任政府的理念。济贫扶弱,为贫困学生提供教育保障,并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免费课本的经费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纳税人的贡献,政府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又怎能以印章的形式,要贫困生感恩戴德呢?何况,督促贫困生努力学习,我相信不需要也不应该以“贫困身份”示众为代价。
为贫困生提供免费教材是政府的一项良好政策,良好的政策应该以良好的方式实施,不要在孩子的心灵盖上贫困的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