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计算题
在2001年至2003年《高等数学(二)》试卷中,计算题包括4道题目,合计分数为20分,其中概率内容考题为3道,概率内容考题所占分数为15分。而自2004年1月以后,《高等数学(二)》试卷中计算题的题目数改为2道题,其中概率内容考题为1道,占8分。
10份试卷中计算题涉及的章节有2.2古典概型;2.4条件概率;3.2离散型随机变量;3.3连续型随机变量;3.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5.3参数的区间估计;6.3关于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6.4概率的假设检验;8.1一元线性回归。
其中出现频次在两次以上的章节为:8.1一元线性回归;6.3关于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3.3连续型随机变量;3.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5.3参数的区间估计。
4.证明题
在2004年1月以前的《高等数学(二)》试卷中,证明题包括2道题目,合计分数为10分,其中概率内容考题为1道,占5分。自2004年1月以后,《高等数学(二)》试卷中证明题仍为2道试题,但是合计分数提高到16分,其中概率内容考题为1到题目,占8分。
10份试卷中证明题涉及的章节有2.1事件及其概率;2.4条件概率;3.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3.5二维随机向量;5.1参数的点估计;8.2相关分析。其中只有5.1参数的点估计出现了5次,其余内容均出现了1次。
5.综合应用题
在2001年至2004年《高等数学(二)》试卷中,综合应用题包括2道题目,其中概率内容考题为1道。在2001年至2003年试卷中综合应用题合计分数为14分,其中概率内容考题为7分。而自2004年1月以后,试卷中综合应用题改为每题10分,其合计分数提高到20分,其中概率内容考题为10分。
10份试卷中综合应用题涉及的章节有3.3连续型随机变量;3.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3.5二维随机变量;5.1参数的点估计;5.3参数的区间估计。其中只有3.5二维随机变量出现了6次,而其它内容均出现了1次。 四、概率统计复习建议
从2004年1月后和2003年10月前的试卷对比分析中可得到,近期考试中,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两部分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发生变化,即整份试卷包含26道题目,概率统计占14道题,分数占52分。试卷还是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组卷,即重点章节在于概率统计的第二章概率的基本概念、第三章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第五章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和第八章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高等数学(二)》中线性代数部分考题分析 一、试卷中线性代数部分所占比例变化
1.题量
在题量上2004年1月以后试卷的题量由原来的32道题目减少为26道题目,而线性代数的题目总量由原来的13道题,变为12道题目,仅减少了一道简答题。
2.分值
整份试卷的总分仍然为100分,但是两部分在分值上所占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线性代数题目合计分数原来是41分,而2004年1月以后变为 48分。与概率统计内容在合计分数上的差距减少,原来两部分相差18分,而2004年1月以后两部分内容相差变为4分。 二、试卷中涉及到的线性代数知识点
1.试卷中曾经出现过知识点
综合10次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二)》试卷分析可以得到10次考试中涉及到的线性代数考试的知识点为:
n阶行列式计算;解求由阶行列式确定的方程;矩阵的行列式;代数余子式;伴随矩阵;矩阵运算;逆矩阵;解矩阵方程;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求矩阵的秩;向量的线性表示;线性相关判断;线性无关判断;求向量的极大无关组;求向量空间的基;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求线性方程组的解;利用初等变换解方程组、求逆矩阵、求秩;非奇异矩阵;特征向量;特征根;对称矩阵;相似矩阵;合同矩阵;正交向量;正交阵;正交变换;实二次型;合同阵;正定矩阵等。
2.试卷中出现较多的章节
根据出现频次统计,试卷中出现较多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教材中的以下章节:1.3行列式的计算;2.2矩阵的计算;2.3逆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3极大无关组;3.4秩;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3.6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4.4向量的正交化;4.5正交矩阵;5.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5.2相似矩阵;5.3实二次型与矩阵的合同;5.6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 三、各种题型中涉及的线性代数知识点
根据《高等数学(二)》试卷中的五种试题类型涉及到的知识点,按照知识点出现的频次的多少,可以得到五种类型试题中以往考试的重点章节和内容。
1.单选题
单选题的试题曾经出现在1.3行列式的计算;2.2矩阵的计算;2.3逆矩阵;2.5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3极大无关组;3.4秩;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3.6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4.1线性空间与基;4.4向量的正交化;4.5正交矩阵;5.2相似矩阵;5.3实二次型与矩阵的合同;5.6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其中10份试卷中出现在5道以上的章节依次为:2.3逆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2.2矩阵运算;1.3行列式的计算;4.5正交矩阵;5.3实二次型与矩阵的合同;3.4秩。
2.简答题
简答题试题曾经出现在2.3逆矩阵;2.5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3.6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4.1线性空间与基;4.5正交矩阵;5.2相似矩阵;5.6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等。其中10份试卷中出现在2次以上的章节为: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2.3逆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4.5正交矩阵;5.2相似矩阵。
3.计算题
计算题试题中曾经出现在2.3逆矩阵;2.5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4秩;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4.4向量的正交化;5.2相似矩阵。其中10份试卷中出现在2次以上的章节为:2.3逆矩阵;3.4秩;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4.4向量的正交化。
4.证明题
证明题试题中曾经出现在2.3逆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4秩;4.5正交矩阵;5.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5.2相似矩阵。其中10份试卷中出现次数在2次以上的章节为:2.3逆矩阵;3.4秩;4.5正交矩阵;5.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5.2相似矩阵。
5.综合应用题
综合应用题试题中曾经出现在2.3逆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4.5正交矩阵;5.2相似矩阵。其中10份试卷中出现在2次以上的章节为:2.3逆矩阵;5.2相似矩阵;4.5正交矩阵。
由各种题型中的出现频次较多的知识点可以看出《高等数学(二)》考试中线性代数的考点主要集中在2.3逆矩阵、3.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5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4.5正交阵和5.2相似矩阵。
四、线性代数复习建议
线性代数复习的重点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复习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将重点章节的概念进行归纳整理,理解概念的含义。特别注意逆矩阵、正交阵、相似矩阵、对称矩阵、合同矩阵和正定矩阵的概念、判定和性质。掌握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定义、判定。掌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
2.是将知识分块掌握。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计算可以矩阵的初等变换为工具,解决求已知矩阵的逆矩阵,求矩阵的秩,判断向量的线性相关与无关,进行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解线性方程组和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型等问题。以行列式和矩阵的运算为工具,解决第五章和其他有关计算问题,如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相似矩阵,正定二次型的判定等问题。
3.重视第四章、第五章内容。从试卷中各章所占分值排序看,2004年1月以后的试卷有向后面章节倾斜的倾向,所以,我们对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不可轻视,由于这两章中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很多考生有畏难情绪,甚至有的人放弃这两章的部分内容,这样在考试中可能会很吃亏。其实后面两章的内容在复习中要将精力放在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并会应用上,对于一些理论的推导证明不用深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