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各县、市、区包括农村地区基层都在蓬勃发展,已经培养出了大批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稳定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来看,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费不足,大多数职教中心都是在零点起步,大量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大楼等硬件设施都需要大量投入,才能上规模上水平,而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倾其财力来大包大揽,致使学校负债办学。
这样,一方面急需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吸引更多学生,进入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是资金困难,债务沉重,在艰难中维持。二是招生困难,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仍然是在习惯势力不断推动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读了普高上大学,即使上三类四类大学也要硬往大学挤,要么上不了普高读不了大学,就直接外出打工,对职业技术培训这一块重视不够,有不同程度的理念错位,致使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尤其是高素质的生源严重不足。三是教学质量问题,由于经费不足,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加之优质生源缺乏,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培养出高水准的技术人才,打造教学品牌,推出教学成果,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三大困难三位一体,互为因果,相互循环,由于资金缺乏,而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出现招生困难,生源少则收入少,加重了资金短缺,加重了办学困难,职业教育遂在轰轰烈烈中步入一种窘境。
要改善这一现状,且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支持。
1、首先要对大学招生进行宏观调控,独木桥就是独木桥,金字塔就是金字塔,如果把桥放得太宽,把塔尖垒得过大,必然使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失调,塔尖上的人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不了作用,实际为教育浪费,而塔座上急需的相应素质的人才却紧缺,这样也会波及国民经济这座塔的稳固性。大学不仅不能扩招而是要压缩,尤其是三、四类大学,要逐渐进入职业教育系列,并限制盲目扩大规模、盲目升格,来争夺职教生源,有不断报道的大学生毕业后又重读职教学技能的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其次是对职教招生严格按计划进行,控制一些社会办学者参与的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严厉打击招生走串串,甚至是买卖生源的怪现象,政府职能部门应严格把关,不能放任自流。对普职招生对半的指令性要求也要采取具体措施执行到位,比如提高普高招生的分数线等。
2、加大力度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要建立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已出台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30%,工厂职工教育培训费以及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经费,扶贫和移民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职教的政策。对职教安排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并考虑到基本建设的需要。
3、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要做好规划,不能盲目的和不切实际的建设,要结合本地的产业实际和文化内涵,开设所需技术人才的热门专业,形成品牌,并结合当地人口和学生数的长期状况,拟定规模,然后根据情况建设场地,购置教学设备,招聘教师和培训教师,避免浪费、闲置和失误,一定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勤俭办大事,发挥出更大的效益。特别是要杜绝片面贪大求洋,只注重面子工程,更是要加强审计、招标、监督工作,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4、宣传与维护。职业教育是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后备军的摇篮,相对于普高培养上一流大学的高精人才,实际是在为国家的大建设培养人才,而地方经济的实用技能人才只能是靠职业教育,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办好职业教育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职教搞好了,促进了就业,为青少年的正常发展铺平了道路,使青少年在心理发育的不稳定期能够步入学习与工作的轨道,可预防犯罪,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也有着长远而丰富的内涵。同时这也是一种教育公平,除了大学教育以外,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和发挥潜能的平台,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目标。结合以上实际进行宣传引导和维护,得到全民的重视和支持。
二、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首先是要转变观念,时代已经在变化。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就业拓宽了渠道,不能固守读普高、上大学、再搞研究拿高薪这一条成才的途径或者说是唯一途径,这独木桥式的道路不仅有风险,而且使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雪上加霜,也使职业教育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本应属于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流失到半空中,上不去,下不来,一个地方是闲置,一个地方是急需,各自都难以找到位置。
其次是结合实际,按照教育学分析,每个人也不都是适合受到全面培养而又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有的孩子学不好数理化,硬要去学,而且复读高中也要上大学,上了大学一样不可能对路,而这些孩子很可能有自己的特长,很可能有良好的动手能力,会操纵复杂的机器,会制作漂亮的衣服,很可能是这样那样的偏才,而社会分工中恰恰就是需要偏才,偏才就是栋梁才,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说“行行出状元”。这样不仅能让人获得职业,更会让人创业和成就大业,更广泛地开发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个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学属性。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价值观就是精于职业。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了转变和提高,职业教育就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三、业主的支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各类商业企业已大多为民营化,所需人才和员工也不断进入市场化运作,对于业主来说,无疑需要使用拥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人才经济,这种正规的培训实际上是给用人单位省去了很多前期工作,业主们应该大力支持和配合。一是要提供教学实习基地,利用良好的师傅,良好的设备和环境,在实践中传授知识。二是支持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直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还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业主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给贫困的农村地区的学生打开一条间接的助学通道。三是有利于定向培养和选拔人才,鼓励认真学习和工作,使人才脱颖而出,业主与人才尽早双向选择,各得其所,拓宽就业渠道和人才开发之路。
另外,大型企业的业主要慷慨地捐资助学,捐资建校,甚至可以进行前期投入开展联合办校。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样,既获得了优秀人才,又提高了自身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是多赢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