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坐落在牡丹江市的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举行了2007级村村大学生开学典礼,来自宁安、海林、桦南、鸡东等县(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学典礼。
2007年,学院共招收了来自全省各地的286名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顺利完成得到了宁安、海林、依兰等县市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他们把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基层骨干人才培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来对待,体现出了地方政府对于“三农” 问题的重视 。同时,在“村村大学生”培养的问题上,学院和地方政府达成共识,要通过“政校合作”的方式,创造优良的环境,让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学到实用的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在回村期间,给予他们尽可能的扶持和支持,让他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充分发挥作用,带领农民科学致富,为家乡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学院也将在村村大学生毕业后,对其进行跟踪培训和继续教育,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遇到困难,鼓励和支持他们建功立业。
典礼上,学院领导寄语村村大学生,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利用学校优越的教育资源,在学习期间刻苦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与项目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增长才干,为毕业后回村建设家乡、奉献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改写自己的命运,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启动“村村大学生计划”以来,学院共共培养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村村大学生286人,这些学生毕业回乡后迅速成为了村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为地方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其中涌现出了许多典型人物,05届村村大学生刘彩华因毕业后扎根农村建设家乡,带领农民科学致富,获得了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被《牡丹江日报》、《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日报》,尤其是《中国教育报》作为头版头条报道; 06届农学村大毕业生侯宝建,毕业后带领农民实践棚室蔬菜栽培技术,被《人民日报》和《牡丹江日报》相继报道。类似这样的村大毕业生还有很多,这些来自于农村,学成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村大学生,为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洒下了智慧的“火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