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吉林农业大学创建于1948年,位于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占地1053万平方米,与国家旅游胜地长春市净月潭相毗邻,是长春市规划的大学城的中心。校园规划别致,景色怡人,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经过59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农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相互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第一层次重点大学。
学校设有动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农学、人文、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外国语、信息技术、园艺、中药材、资源与环境、国际交流、成人教育等14个学院,设有军体教研部、研究生部和教育技术中心。有生物反应器与药物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参茸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及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吉林工作站、国家囊虫病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等科研中心和技术服务单位。
学校教师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83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38人,博士生导师33人,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8人,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7人,入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二、三层次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9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59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400人。
吉林农业大学是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2个本科专业,其中非农专业40个;3个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中心8个,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各种类型校内外稳定教学实习基地297个。是全国首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之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有可容纳15000人同时上课的37000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教学楼和3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科研实验大楼,新建31000平方米、藏书170余万册、功能完备的图书馆和现代化多功能体育运动训练馆已投入使用。
吉林农业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教改项目145项,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1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8篇;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课程41门。我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中,共有224人次获得87项奖励;在全国青年创业周活动中获创业项目金奖;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两次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荣获“校长杯”,在全国和吉林省定向越野和跆拳道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教务处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
吉林农业大学培养的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理论知识深厚、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毕业生社会需求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就业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连续2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逐年提高,特别是考取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科研机构及高等学府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多。
吉林农业大学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教兴农工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贡献力量。“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863、“十五”和“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586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92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59项,2002~2006年连续五年获省科技进步奖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二位;发表学术论文2589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8篇;科研经费年平均递增20%,2006年达到4000多万元。承办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首届东北亚农业与农村发展国际论坛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30余次;承担了17个科技示范区和35个省市级专家大院的建设任务,其中中部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西部绿色食品系列开发科技示范区分别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的高度赞誉。科研处被教育部评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星火计划先进集体、国家科技扶贫先进集体、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高校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先进单位、吉林省高等院校与地方科技合作先进单位。
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办学空间。先后与美国、日本、意大利、乌克兰、加拿大、英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480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与管理骨干赴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访学、科研合作、参加学术交流会议232人次,并与日本、意大利的高校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合作,定期互派留学生。2006年,学校成功承办了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通过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吉林农业大学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努力夯实办学基础,积极推进内涵发展,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吉林、面向“三农”、服务社会,按照建立诚信农大、质量农大、效益农大、和谐农大和特色农大的治校方略,为实现以农为优势和特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全国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奋斗。
吉林农业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一览表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专业名称 |
所在学院 |
农学 |
★★作物学 |
1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农学院 |
2 |
★作物遗传育种 |
3 |
※菌类作物(自设) |
4 |
※作物生物技术(自设) |
生命科学学院 |
5 |
※作物资源学(自设) |
6 |
※药用植物(自设) |
中药材学院 |
管理 |
★★农林经济管理 |
7 |
★农业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8 |
★林业经济管理 |
农学 |
植物保护 |
9 |
★植物病理学 |
农学院 |
兽医学 |
10 |
★预防兽医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畜牧学 |
11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农业资源利用 |
12 |
★土壤学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3 |
★食品科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农学 |
☆植物保护 |
14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农学院 |
15 |
农药学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园艺学 |
16 |
果树学 |
园艺学院 |
17 |
蔬菜学 |
☆农业资源利用 |
18 |
植物营养学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兽医学 |
19 |
基础兽医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20 |
临床兽医学 |
☆畜牧学 |
21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22 |
草业科学 |
23 |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中药材学院 |
林学 |
24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园艺学院 |
25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中药材学院 |
医学 |
☆中药学 |
26 |
中药学 |
药学 |
27 |
生药学 |
工学 |
☆农业工程 |
28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工程技术学院 |
29 |
农业水土工程 |
30 |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31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2 |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33 |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34 |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5 |
发酵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6 |
应用化学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37 |
环境工程 |
理学 |
生物学 |
38 |
生态学 |
中药材学院 |
39 |
生物物理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4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41 |
植物学 |
园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2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信息技术学院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43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教育学 |
教育学 |
44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人文学院 |
法学 |
社会学 |
45 |
社会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47 |
思想政治教育 |
注:★★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自主设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邮编:130118 招生咨询电话:0431-84532980(人工)84526149(语音) 网址:http://www.jlau.edu.cn E-mail:jlauzs@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