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就省示范小学招生方法的细节问题采访了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十方。
记者:所谓的“同一套房产只能有一位适龄儿童在省示范小学施教片区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读”,是否意味着同一套房产6年之内只能有一人上小学?
答: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但如果这套房产6年之内有适龄儿童在片区就读,可是,他现在已经转学或毕业了,那么,房产现在的适龄儿童不受这个规定的限制。
记者:有没有规定每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籍上要就读省示范小学的适龄儿童数量?
答:没有,我们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不让内外孙“打架”。
记者:为什么要规定“居住一年”呢?
答:首先是要避免变相择校,其次,这也是为孩子考虑——我们每年都会提前对片区内学龄前儿童摸底,以便预测下一年度片区内适龄儿童的数量;其次,孩子在实际居住地生活得越久,对他今后上小学是有帮助的,他至少可以熟悉邻居的孩子,这样,今后到小学上学,有利于他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因为周围有熟悉的伙伴,他就不会害怕。
记者:教育部门如何来确定适龄儿童是否实际居住一年?
答:学校会通过家访、到邻居家调查或是到居委会了解等途径解决。
记者:对于那些今年有孩子要上小学,但不符合省示范小学招生规定的人怎么办?
答:我们希望从今天开始,家长们对照招生条件,看看自己是否符合规定,如果不符合,赶紧将户口迁回实际居住地。不要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折腾了,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记者:从家长方面来看,他们无非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现在普通小学和省示范小学的差距有多大?
答:在厦门的公办学校中,这两类学校有差距,但是差距并不大,很大程度是家长的名校情结扩大了心理上的差距,认为进了名校,孩子就赢在起跑线上。
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我市一直把“办好每所学校”作为提高厦门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战略,普通小学和省示范小学的差距不断缩小。有不少普通小学并不“普通”,在教育质量、招生形势上都是牛气十足,家长们要对学校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