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项斯文代表民革作大会发言《提升民生投入比重发挥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建议》,民革建议,上海可以世博会的举办时间节点为标志,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上海财政支出基本实现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管理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60%。项斯文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财政支出中,经济投入将会降低,而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将更多。项斯文代表民革说,近年来,上海不断改善财政支出结构。财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维护费、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支出已经连续几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总体上,上海经济建设型财政的特征明显。项斯文代表民革表示,公共财政要将民生问题视为重要工作,努力保证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和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类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上海近年地方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为建立公共财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要抓住目前财政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有利时机,研究确定财政支出中提高民生比重的制度性安排。”项斯文说。民革建议,上海城市财政应遵循国际上大城市发展规律,体现公共财政特征,重点突出社会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具体包括有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公共设施等。另外,民革建议,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渐提升民生支出比重。
提案背后:百姓呼声在委员手中传递
早报记者李祎罗燕倩“我已经记不清是怎么认识章继浩的,但我们都是八届会议时就开始连任的老面孔了。”徐本力委员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69岁的他将在今年年底卸任,到时候他会和章继浩委员一样,把自己没能在任期内解决的百姓呼声“传递”到下一个“民声委员”的手中。去年10月,被百姓称为“民声委员”、66岁的章继浩因病不幸去世。“只要当一天政协委员,我就要尽职尽责地反映民情!”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人们的耳边。对已经和章继浩委员建立了深厚友谊的徐本力来说,没能在章继浩去世前完成他的委托,可能将是徐本力一生的遗憾。在采访中,他几次说到这样一句话,“我真的很后悔,我没想到他等不到这个结果就走了”。徐本力所说的这个“结果”就是章继浩委员生前一直挂念的一个百姓的呼声。2006年上海“两会”期间,南京西路1522弄的几位居民辗转找到章继浩反映,该弄12号、14号建筑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可数月前突然被人改建成咖啡馆和小饭店,严重破坏建筑结构,油烟、噪音还影响居民生活。“有关部门表了态,却一直没行动。”徐本力说,就在去年上海“两会”结束后不久,患癌症5年的章继浩旧病复发。就在章继浩病发后的一个月,徐本力接受了章继浩的委托。在随后6个月里徐本力数次写信催促,10月,有关部门终于对该弄内违规经营者作出罚款1万余元的决定。但在这个时候,徐本力却听到了章继浩去世的消息。在市政协的提案库中,记者查到了章继浩委员在这届任期内的所有提案:这位出了名的“民声委员”一共写了64份提案,内容涉及空气质量、呼吁对坐堂医生进行资格论证等等。徐本力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我在这届任期内会把章继浩托付我的事情办好,而我这一届没能为百姓解决的问题我也会委托给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