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寒假,“才艺班”为何变味?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2-1 16:45:00 |
|
寒假,本应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在一些培训机构里,前来为孩子报名登记参加“才艺班”的家长络绎不绝;一些声誉比较好的培训班更是名额难求,有些家长甚至为了孩子能上某个培训班,不惜托关系、找门路。
“才艺班”顾名思义是以提高孩子的才艺兴趣为主的音体美艺特长班。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本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才艺班”却变了味,完全围着升学转,把快乐变成了难堪。
放寒假第一天
另一个学期的开始?
零下7摄氏度的低温,凛冽的寒风,挡不住家长和孩子对才艺的热情。1月27日,是北京中小学放假的第一天,但对不少孩子来说却是另一个学期的开始。北京市少年宫教务处高老师说,2007年计划招收新生、插班生3000人,统一招生当天就报了1500人。学员以小学生为主,美术、朗诵、舞蹈等才艺类课程比较受家长青睐,同时报两个班的学员占到了报名人数的2/3。
在“补课大军”中,不乏因为兴趣来学习文艺特长的孩子。有些孩子从小就对某项技艺表现出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父母便决定因势利导加以培养。豆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她四五岁时对画画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经常写着作业的时候就在作业本上画起画来。虽然没经过专业训练,还是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拿了三等奖。豆豆的妈妈为了满足孩子的绘画热情,决定给孩子报个班,还在网上发了帖子寻求阶梯绘画班的一些信息。
11岁的女孩欢欢则是因为一本台历与古筝结下了缘分。她的父亲邹先生说,那时女儿还小,对乐器还没什么概念。当他问女儿要学什么乐器的时候,恰巧桌上有本印满乐器图案的台历,女儿随便翻了一页,后来就给她买了古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孩子报了班。欢欢第一次考级就达到了七级,今年就该考九级了。欢欢说自己是在上了古筝班以后才慢慢喜欢上它的:“古筝已经成了我的一个好伙伴,感谢爸爸为我找到这样一个好朋友。”
孩子年龄小,兴趣不稳定,像邹先生这样以试探性态度给孩子报班的家长不在少数。在少年宫的收费处,也不时能看到退费家长的身影。4岁的楠楠绘画已通过了三级,可是学到水粉画的时候,小家伙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妈妈索性就给她退了班。“让孩子学些才艺只是希望将来她能有个爱好,在个人素质上有些提升,要是硬逼,很可能她以后什么都不爱学了。” |
下一页>>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