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实力纵览
(摘自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06考研择校指南》)
学校类型:工科 参考类型:工学类、研究2型
研究生院等级:A级
研究生院学科范围:工学、理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
一、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在全国大学研究生院(部)中的位置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在全国405所大学研究生院(部)中位居第27名,A级;其中自然科学第24名,A级/340;社会科学C+级/328。
二、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情况
(一)自然科学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居全国大学研究生院(部)第24名,A/340。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B+/231;工学第14名,A/263。大连理工大学没有农学、医学研究生学位。
1.理学:B+/231。4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
(1)数学★:第15名A/147。5个二级学科。
基础数学△:C+/97;计算数学☆:第2名A++/4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40;应用数学△:B/115;运筹学与控制论△:第4名A+/52。
(2)物理学★:B+/113。8个二级学科。
理论物理△:B+/77;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C+/29;原子与分子物理△:B+/30;等离子体物理☆:第2名A++/26;凝聚态物理△:C/64;声学△:D+/28;光学△:B/55;无线电物理△:D+/26。
(3)化学:D+/102。3个二级学科。
无机化学:E+/50;有机化学:D/61;物理化学△:C+/68。
(4)系统科学:C+/19。1个二级学科。
系统分析与集成:C+/12。
2.工学:第14名A/263。19个一级学科57个二级学科。
(1)力学★:第11名A/87。4个二级学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B+/25;固体力学△:第13名A/59;流体力学△:C+/32;工程力学☆:第2名A++/66。
(2)机械工程★:第17名A/147。按一级学科招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3)光学工程★△:B/44。
(4)仪器科学与技术:B/54。2个二级学科。
精密仪器及机械△:第7名A/27;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C/52。
(5)材料科学与工程★:B+/126。3个二级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C+/67;材料学△:B+/107;材料加工工程△:第9名A/82;高分子材料W:第2名A++/5。
(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73。6个二级学科。
工程热物理△:C+/28;热能工程△:C+/38;动力机械及工程△:B/31;流体机械及工程△:C+/29;制冷及低温工程△:B+/23;化工过程机械△:第6名A/36。
(7)电气工程:D+/70。2个二级学科。
电机与电器:C+/3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C+/25。
(8)电子科学与技术:C/80。1个二级学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B/45。
(9)信息与通信工程:C+/93。2个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D+/78;信号与信息处理△:B+/62。
(10)控制科学与工程:C+/124。4个二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B+/10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C+/70;系统工程:D+/41;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D+/43。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164。3个二级学科。
计算机系统结构:B/76;计算机软件与理论△:B/89;计算机应用技术△:第13名A/154。
(12)建筑学:C/38。2个二级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C+/30;城市规划与设计:C+/19。
(13)土木工程★:第7名A/92。6个二级学科。
岩土工程△:B+/52;结构工程△:第4名A+/71;市政工程△:B+/2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C+/27;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第5名A/32;桥梁与隧道工程△:C+/24。
(14)水利工程★:第4名A/43。5个二级学科。
水文学及水资源△:B/23;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B+/15;水工结构工程☆:第2名A++/19;水利水电工程△:B/22;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第1名A++/14。
(15)化学工程与技术★:第6名A/118。5个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C+/35;化学工艺△:第4名A/50;生物化工△:第3名A+/29;应用化学☆:第4名A+/103;工业催化△:第5名A/23。
(16)矿业工程:D+/34。1个二级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C/24。
(17)船舶与海洋工程★:B+/12。3个二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第2名A++/10;轮机工程△:B+/8;水声工程△:B/7。
(18)环境科学与工程★:B+/110。2个二级学科。
环境科学△:C+/59;环境工程△:第14名A/82。
(19)生物医学工程★△:第6名A/43。
(二)社会科学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为C+级/328。在社会科学的7个学科门中,哲学C+/105;经济学E/158;法学D/167;教育学D+/99;文学E/189;管理学B+/236。大连理工大学没有历史学研究生学位。
1.哲学:C+/105。1个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
(1)哲学:C+/105。1个二级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B/50。
2.经济学:E/158。1个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
(1)应用经济学:E/140。1个二级学科。
产业经济学:D/66。
3.法学:D/167。1个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
(1)政治学:C/126。1个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B/106。
4.教育学:D+/99。1个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
(1)教育学:C/83。1个二级学科。
高等教育学:C+/39。
5.文学:E/189。1个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
(1)外国语言文学:E+/134。1个二级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D+/83。
6.管理学:B+/236。3个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
(1)管理科学与工程★☆:B+/111。
信息管理W:B+/7。
(2)工商管理学:B+/160。3个二级学科。
会计学:D/75;企业管理学△:B+/129;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第11名A/63。
(3)公共管理学:D/106。1个二级学科。
行政管理学:D/57。
三、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概况
大连理工大学是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占地面积2.4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9.7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2.00万册。现有专任教师1432人,普通本科生15668人。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在3个学科门的21个一级学科、63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8个学科门的31个一级学科、84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至2005年招生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共387人。在校博士生1782人,硕士生4968人。
备注:
1、研究生院(部)等级、学科等级定义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用A、B、C、D、E共5等11级表示各大学研究生院(部)和研究生院(部)各学科的实力。各等级定义如下:
A等,A++级、A+级、A级
将全国所有普通高校研究生院(部)的总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总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部)就是A等研究生院。将A等研究生院的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A等研究生院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部)就是A+级研究生院,未被加研究生院(部)就是A级研究生院。将A+级研究生院的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A+级研究生院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就是A++级研究生院。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自然科学A++级、A+级、A级,社会科学A++级、A+级、A级,任何学科门A++级、A+级、A级,任何一级学科A++级、A+级、A级,任何二级学科A++级、A+级、A级。
B等,B+级、B级
不统计A等研究生院,将全国其余普通高校研究生院(部)的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所统计研究生院(部)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部)就是B等研究生院(部)。将B等研究生院(部)的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B等研究生院(部)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部)就是B+级研究生院(部),未被加研究生院(部)就是B级研究生院(部)。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自然科学B+级、B级,社会科学B+级、B级,任何学科门B+级、B级,任何一级学科B+级、B级,任何二级学科B+级、B级。
C等,C+级、C级;D等,D+级、D级;E等,E+级、E级
用与计算B等研究生院(部)和学科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研究生院(部)的C+级、C级、D+级、D级、E+级、E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C+级、C级、D+级、D级、E+级、E级;任何学科门C+级、C级、D+级、D级、E+级、E级;任何一级学科C+级、C级、D+级、D级、E+级、E级;任何二级学科C+级、C级、D+级、D级、E+级、E级。
2、一级学科后带“★”表示该学科系一级学科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二级学科后带“☆”为国家重点学科,带“△”为博士点,带“〇”为连续3年没有招生的博士点,其余为硕士点。
(摘自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06考研择校指南》。邮购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中国统计出版社发行部 呼小悦 邮政编码:100826,定价:48元,邮购另加15%邮寄费。联系电话:010-63459084)
对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及其各个学科、专业进行评价是十分困难的工作,特别是对研究生二级学科的排名至今只有《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一家完成。《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欢迎各方面来电来函提出批评建议,欢迎同行质疑、商榷、补充、指正。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联系电话:0755-83460023 0755-25964446
作者电子信箱:wushulian@vip.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