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编辑对规避隐性采访风险的责任
来源:人民网     2007-6-16 12:37:00
 

隐性采访的底线,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策划者或编辑来把握的。

  采访不等于报道。隐性采访与公开报道是两个概念,隐性采访的争议性,事实上是由隐性采访的内容公开报道引起的。从这个角度讲,隐性采访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报道而不是采访,把握好隐性采访内容的报道原则,就可能减少人们对这种采访手段的责难与非议。

  因此,在法律与道德允许的范围内,隐性采访行为可以是大胆的,但对隐性采访的报道则必须是谨慎的,负有把关责任的策划者与编辑,必须慎重处理隐性采访稿件。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对如何稳妥地报道隐性采访的内容,有以下几点体会。

  把好导向,不以揭丑为目的

  隐性采访的手段在舆论监督报道中用得较多。这种报道的风险通常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宣传主管部门,二是报道所涉及的有关职能部门,三是直接批评的具体对象。其中宣传主管部门考虑的是,你的报道在导向上是否有问题;有关职能部门担心的是,你的报道是否存在“以点代面”的片面性、是为了“揭丑”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合肥市的民营医院发展较快,诸如虚假宣传与欺骗性治疗等问题也时有出现。去年“3·15”来临之际,我们决定针对这类问题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暗访。对这次暗访报道所可能产生的轰动,我们有足够的估计。为了减少轰动性所带来的破坏性,我们在报道时,既批评了少数小医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一些口碑良好的规范医院进行了正面宣传,我们传递的信息是:“问题医院”只是少数,大多数规范医院是值得信赖的。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医患的进一步对立,报道的方向就没有走偏。

  为了促进问题解决,我们在暗访报道之后,用一个版及时报道社会各界的反馈:让广大读者谈看法、让正规医院院长谈感想、让卫生局表态,大张旗鼓地高调宣传合肥市卫生局出台的监管新举措。随后,我们趁热打铁,与该局就医疗行业诚信自律问题,联合举办合肥市“院长论坛”,与会的29位院长共同签署了“医疗行业诚信自律宣言”。会后,我们对这次论坛进行了充分报道。至此,“医疗揭黑”报道收工,各界纷纷给予好评。通过这一系列策划,我们及时把隐性报道“破坏性”转向“建设性”,实现了报道初衷。

  掌握报道策略

  我们预计到,“医疗揭黑”报道推出后,反弹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批评的医院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因此,我们决定,对被批评的医院采取两个原则:一是不点名批评,因为一点名,被批评的医院就可能关门。二是报道不要把话说满,留有余地。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我们也采取两个原则:一是将读者在热线中反映的问题及记者采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转交,促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查处。二是跟进报道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查处行动与新推出的监管举措。

  这样一来,被批评的医院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而主动配合媒体的报道。

  在暗访一家群众意见最大的民营医院时,我们先是通过报社开通的“医疗揭黑热线”,了解到该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后记者以患者身份,对这家医院进行暗访。

  尽管记者在暗访时已掌握这家医院医疗不规范的种种证据,但在报道时,我们只抓住一个具体问题,文中不仅提到了不同医院不同的检查结果,而且将专家的不同看法也一并报道出来。这样一来,我们的报道就无懈可击了。由于这家医院是本报的广告客户,因此报道见报后该院即向本报“问罪”。这时,我们手里掌握的其他各种证据就发挥了作用,于是对方心里发虚,不再纠缠。

  警惕望文生义:只做描述不下结论

  虽说眼见为实,但由于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往往我们在隐性采访中所看到的东西,未必就是真实的。即使是真实的,我们也不能超越自己的角色,越俎代庖去给事件定性、下结论。年关腐败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报道选题。2005年底,《新安晚报》组织记者对这一问题进行隐性采访。报道刊发后,安徽省纪委给以表扬。

  我们在组织采写时注意了两个问题:一是选准切入口。我们安排记者到合肥高档酒店、宾馆与休闲中心暗访外地小车年关云集省城的情况。结果发现,这些场所的停车场70%以上是省内其他城市的小车,而这种情况是平时从未有过的。在报道中,我们只提车,不写人。二是只描述不议论。经处理后的报道,使用了一个极平和的标题《年关了,这些人在“忙”什么》,文中只描述这些小车云集省城娱乐场所的“盛况”,不说这些车是公车还是私车,也不说车主来省城是做什么的。安徽省纪委这样评价这篇报道:“这篇调查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反映了我们有些机关、单位及一些同志在年关时‘忙’了一些不该忙的事情,值得深思。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对这篇记者调查能认真读一读,认真想一想,如果你们那里存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采取措施改一改。”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在报道中直接给这些小车来省城的目的下结论,后果将十分严重。

  作者简介:华睿,1965年生,主任记者,新闻从业14年,原为安徽《新安晚报》时政新闻部主任,现为《安徽日报》主编,多次主持重要新闻策划,获“首届安徽省优秀青年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关链接  
  • 涉嫌伪造文书案检警查星光明天传讯杨宗纬
  • 在多维解读中寻求政务报道的突破
  • 山西全面开展解救被拐骗民工、打击黑砖窑主专项行动
  • 劳动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赴山西调查“黑砖窑”事件
  • 重庆正式启动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
  • 斩断毒品“危害链”——来自禁毒人民战争的报告
  • 中国最高法院完善审判公开制度确保当事人诉讼知情权
  • 上海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468件 涉案金额共4.95亿元
  • 沈阳市政务信息全公开 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