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洁陈清清樊凯
据统计,中国培训业规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IT、外语和管理等培训领域均在快速扩张。培训机构层出不穷,消费者选择的范围更大了,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也随之而来。
》》》重形式轻效果
不久前,前程无忧调查显示,34.8%参加过培训的消费者认为“培训效果夸大其词”,其次则是“培训老师名不副实”和“课程安排混乱”。不难发现,“重形式、轻效果”的风气正在培训行业内蔓延。
培训是一个产业,它需要基本的运营资本和资金收益,但培训更是一种再教育、再学习,不是纯粹的企业行为。武汉市民政局今年召开的全市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议上,就将培训机构列入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阵营。对机构来说,盈利无可厚非,但踏踏实实地把培训效果抓到位,这才是品牌保持常青的秘诀所在。
》》》培训不只是福利
如今的培训市场,个人需求虽旺,但以企业、团体为单位的企业培训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前程无忧调查显示:45.01%的人认为学时有收获,可具体工作时收效甚微;感觉“学有所得、非常有益”的人仅占38.07%,还有16.93%的人觉得“学着一套、用着一套”。其中关键就在“福利”二字。很多企业和员工,都把培训仅仅看作是工资、奖金之外的福利,企业真正的培训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体现。一方面,企业培训经理拿着培训预算,为了培训而培训,忽略了员工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不少员工也仅仅因为培训是公司福利,不得不硬着头皮参加,把时间混过去了事。
》》》培训业缺专才
当不少培训机构慢慢走上品牌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之后,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膨胀,这也成为影响培训行业继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据报道,培训行业内最需要的是市场人才,而符合培训机构要求的市场人才普遍要价很高,从业内转来做市场的人员又还达不到这样的行业需求。此类专业人才的统一培养和输送机制显然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