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多种形式办学的兴起为国家解决了40%学生受教育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而言,多种形式办学为社会发展承担了历史使命,解决了国家部分财政和经济负担。尤其是起源于民办的民资学校在这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良好发展,为自身的自立自强撑起一片天空。
但,这毕竟只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何将中国正在崛起的民办学校打造成王牌正规军,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校长田云伏有话要说———
民办教育应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
关于民营学校定位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各方长时间、多观点的讨论,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校长田云伏在接受《民营经济报》记者采访时就该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自从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来,国家对民办学校的办学要求、办学质量有明确规定,从办学形式上肯定了多渠道办学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必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社会对民办学校的总体氛围和认同仍不准确或不到位。
社会与学界没有对民办学校有跨地域、跨等级的认识。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行为准则应一致,都是为国家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但如今,似乎民办和公办是不同的,社会给予的认可度更是有所差异,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社会舆论的认知和家长的眼光等,长此以往,民办学校的开办以及开办后的监督管理问题将越积越多。
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校长田云伏认为民办学校受社会歧视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基于中国人民长期传统理念、习惯的根深蒂固,要改变这种习惯和政策体制需要过程。
面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多重障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首要和必不可少的。同时政府、管理机构等相关教育部门对民办学校的发展、规范、监督也至关重要。
田校长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是个特殊行业,民办学校的倒闭与否并不是表面上企业失败与否的问题,而是中国教育事业失败与否的问题,是社会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能力优劣的问题,关乎一代甚至几代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关系到今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育的失败不单意味着生意场上教育行业的重新洗牌,更意味着国家整个教育系统的失误。
“民”“公”教育接受市场统一标准考验
教育引入民间资本后,要按市场规律运行,接受市场检验。田校长对记者说,民办学校除在“身份”方面无法与公立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外,更面临着国家强大投资办学的竞争。作为垄断的国家投资办学机构,学校在经费、生源、基础设备等方面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保障,“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就是给国家教育机构的最优质宣传。要将作为杂牌军的民办教育打造成强大的正规军,甚至超正规军的队伍,自身压力可想而知。但民资参与教育产业已势不可挡,一座座投资大、规模效应好、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优异的民办学校将正地而起,无论是民办还是公立学校最终都将接受市场的统一标准考验。
由于民办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自身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让田校长对民办教育发展极为担忧。他说,除民办学校存在资金不足、投机取巧、动机不纯等自身发展隐患外,民办教育大环境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某些城市,在一个地区内大量扩建学校,严重超出该地区的学生受教育需求,政府对自身管辖内的学校规模、数量、档次、层次等方面都未能准确进行宏观调控,让有限的民办资源随意发展,这样更加速了行业的自身毁灭。此外,民办学校要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与政府严把民办教育准入关分不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行业的良性竞争,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培养品学兼优学生是“民”“公”教育的唯一标准
教育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公益性产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实力财团的热捧。田校长告诉记者说,企业家对教育的投资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急功近利则害人害己。虽然,民办教育要在市场条件下发展,但怎样都离不开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将受到惩罚。此外,民办学校除按教育自身规律运行之外,更有其特殊性,它要求更细的管理、更高的教学质量、更新的办学特色和个性。但教育永远是教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从而推进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立足现在、借古鉴今、展望未来”这12个字是田校长对民办教育发展之路的深刻体会和总结。
三鑫创教育、教学新思路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社会上对民办学校利用公办学校之名办私立学校的做法观点不一。部分人认为,公办学校教师被借调到民办学校参与管理和教学后,一方面利用了政府给予公办学校的优惠政策,另方面又获取民办学校的各种福利与政策,是双重办学标准,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
对此,由中山纪念中学参与管理,由三鑫公司全权投资的三鑫双语学校田校长认为这是民办教育、教学的新创意领域。他对记者说,以三鑫为例,中山纪念中学部分老师是参与了三鑫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但三鑫的财务状况和运作是独立运作的,所有重大决策都由三鑫董事会全体董事民主决定。三鑫的全部建设资金都由三鑫公司支出,收入也由三鑫董事会支配,并未占用国家的任何有形资源。
据了解,纪中600余名教职员工中,属纪中在编在岗人员中不到10位参与三鑫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政府给予这7位教师的工资,都通过统一渠道交回纪中,最终返回给国家。三鑫其余教职员工的待遇问题都由三鑫公司承担。
田说,如果真要说利用资源,就是三鑫利用了纪中这个无形资产为国家培养人才,其它政策和待遇都是按国家规定公正、透明运作。这种名校办民校模式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种做法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赞扬。我们没有使用国家的一分一毫,既为国家和地方减轻了过重的教育支付,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这是对国家的贡献,而不是浪费,是更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国家的教育网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