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针对大中专学生推出的每年10亿元的“助学奖学金”,解了众多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今日本报头版报道)。但民办学校的学生对此恐怕只有“眼馋”的份儿。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学奖学政策也应该适当地将民校生考虑进去。
8月6日,我省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教育部等部门推出“国家助学奖学金”的消息,这在尚处于假期的大学校园仍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山东经济学院大三学生曲广志有些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属于特困学生,每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都要为几千元的学费、生活费发愁。听说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再也不用全家人为筹集学费发愁了,假期其余时间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了。”高校教师对这个政策的出台也持欢迎的态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的袁法涛老师说:“这将很大程度地减轻部分贫困生的压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
与国办大学本专科生的兴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省城一些民办高校学生及老师的担忧与无奈。李永辉是济南市东部一所知名民办大学的大二学生,当他从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后,显得很无奈:“每一位考上大学的贫困生都盼望着顺利地完成学业,国家对于大学贫困生的政策在民办学校的学生看来,无疑是一副‘冷面孔’。助学奖学金对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但我们这些学生只有羡慕的份儿。作为民办大学的学生盼望着早日享受与公办大学生同样的待遇。”
朱传新是德州市一位考生,由于在今年的高考中发挥不理想,目前正在选择读民办高校,他了解到这样的消息后同样很失望:“看到这样的政策,我对民办学校的处境有些灰心,不想到民办高校上学了,正在考虑回校复读,明年争取考一所公办大学。”
我省一所民办大学的校长认为,国家出台的《民办教育法》明确了民办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政策还是冷淡了民办大学的学生。民办教育良好的发展形势需要政府部门继续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否则民办教育仍旧会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那样就与国家当初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初衷相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