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巴川中学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育科研能手共30多人参加了“巴川中学研究生课程培训班”,我市著名教育专家、博士后范薇教授和易连云教授莅临巴川中学,分别给教师们授课:《现代教学基础理论》和《学校德育原理》。
茅塞顿开感悟深
“以前觉得自己的工作蛮不错,通过专家讲座,我认识到原来我们对德育理论和概念还很模糊,界定不清,在实际工作中凭经验办事,在班主任工作中只做了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方面的一小块工作。”巴川中学初二19班班主任李昌果老师深有感触:“教授们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结合现实案例讲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使我们了解了广义的德育,懂得了德和育的含义,知道了‘人性化’真正应该体现在哪里,怎样把学生看着一个人平等对话,摈弃‘命令式’的说教,从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个性上体现‘人本化’。”
地理老师唐劲表示:“过去虽然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由于缺乏理论依据,不能从深度和广度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在教育教学理论和思维方式上局限于从传统的、小范围、低层次去考虑;在课程改革上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通过研究生班更高一层次的教育理论学习,知识更加全面和深厚,对今后工作大有裨益。”
内涵发展练内功
巴川中学校长郭洪告诉记者,抓内涵发展,必须练内功,学校把开办教师假期研究生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载体。其教学内容有:校本教研和校本教师发展、学校德育研究、教学评价专题、学习理论与学习新理念、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育原理、心理咨询专题、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学科教学前沿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据悉,2005年底巴川中学就和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签定了《关于开展“名师”、“名校”工程的合作协议书》,旨在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实施名师、名校工程,提高学校教师、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更好地促进“初中教育专家”的内涵发展。
创新教师培训形式
研究生课程培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实行导师制”,即采取导师带徒的形式,每位导师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方式,共带了20位培养对象。
二是组成“初中教育专家讲师团”,并把讲师团的运作,作为培养名师的重要手段,时间为3年,由巴川中学有发展潜力、综合素质优秀、有特色的教师组建“初中教育专家讲师团”,通过课题、教学设计、现场授课等方式,使教师们迅速成长。他们还将培养成果“量化”:每年确保在省级以上学术交流会上至少有5次不同类别或学科的巴川中学教师展示成果,每学期期末,讲师团成员进行一次课题设计、教学设计等现场汇报。
三是成立“博士生导师、教授工作室”,每个博士生导师或教授带5个培养名师,每期不少于2次到巴川中学指导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郭校长表示,通过教育专家对巴川中学教师在教学科研、校本活动课程开发、成果开发、成果发布等一系列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铸造一支省市级、国家级的名师队伍。 |